最喔网 > 范文 > 正文

​《春望》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12-01 03:02 来源:最喔网 点击:

《春望》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1、《春望》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春望》的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春望

杜甫

image.png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 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 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答案:

12. (2分)A 【解析】A项中,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竖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选项中“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表述错误。故答案选A。

2、《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河流入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乡的心情。

B.“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氛。

C.颈联作者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

D.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

15.后人读此诗领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6分)

阅读答案:

14.【考点说明】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提升了诗歌的格调”错。诗歌所表达的是愁苦如万里春江,绕矶远逝,使得思乡之情更加绵长浓郁,而非消解。再者以景结语扩大意境,并未提升格调。

15.【考点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今昔对比;(1分)上句想象:身在异乡春风乍起,想故园何处风吹柳拂,但回忆当年“杨柳依依”之往事(2分);下句写实:噪故人,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实感叹已身“雨雪霏霏”之风霜;(2分)两句虚实结合,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1分)。

[答案解析]此题分析诗歌写作角度。写作角度在领联的表现看似明显,实则需要细节描摩,分析意象。

3、《长恨歌》阅读练习及练习答案

《长恨歌》

根据课文,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②“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句在诗中有何表达效果?

③简要概括本诗刻画的李隆基和杨玉环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④试结合诗中第二部分对景物的描写,举例说明它们是怎样和表达情感结合起来的?

参考答案:

①从内容上而言,它点明了唐玄宗的好色。从结构上而言,体现了作者构思上的具匠心。构成了全诗纲领,既提示了故事悲剧的原因,又唤起和统领全诗。

②诗人以此作结,既点明题旨,回应开头,又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同时也给读者留下联想、回味的余地。

③李隆基:重色又对爱情真诚执著。

杨玉环:美貌、忠贞。

④唐玄宗在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使感情更进一层。

4、《长恨歌》阅读练习及练习答案

王安忆《长恨歌》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就这样,考试的日子到了,考完后的下午,小林不回自己家,倒从考场直接去了薇薇家。王琦瑶见他来,一边端出绿豆百合汤给他消暑,一边就到公用电话打电话给薇薇,让她提早下班回来。经历一轮考试,小林竟瘦了一圈,精神却不错。问他考得如何,只说还可以,见他按捺着的样子,知他是有话要等薇薇来说的,便也不多问,给他找了几张报纸看着。不一会儿,薇薇进门了,高跟鞋一踢,抱怨着渴和热,竟像是她考试回来。小林等她问些考试的事情,她也不问,却问晚上有什么电影看,说已经有很长时间没看电影,又说如今已流行一种什么款式,再不赶上就要过时了。王琦瑶有些看不下去,只得代薇薇向小林提些问题,有哪些题目,回答得如何,等等。小林这才得以报告考试的情形,虽是以平淡的口气,却依然流露出兴奋和激动,尤其是外语这一门,几乎连他预习的三分之一都没有考到,自然得心应手。薇薇听了也很高兴,闹着要小林请她吃红房子,王琦瑶便阻止说:小林还没回过家,大人都在等他,再说又不是接到录取通知了,分明是敲竹杠嘛!小林却说无妨,家里可打个电话回去,至于录取不录取,那也由不得他,总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总归问心无愧了!虽是豁达的.话,也是要有十二分把握撑腰的。王琦瑶便由他们去,两人走到门口,小林又回过身说:薇薇妈妈也一起去吧!王琦瑶自然是推辞,实在推辞不掉,薇薇又说些不耐烦的话,使局面有些尴尬起来,王琦瑶就说,也好,不过由她请客,算作犒劳小林吧!然后她让他们先走,她随后就到。

等她换了衣服,拿了些钱,来到红房子西餐馆的时候,已是七点钟光景。夏天的黄昏总是漫长,太阳已经下去了,光还在街道上流淌。这种黄昏,即便一千年过去,也是不变,叫人忘记时光流转。这一条茂名路也是铁打的岁月,那两侧的悬铃木,几乎可以携手,法国式的建筑,虽有些沧桑,基本却本意未改。沿着它走进去,当看见恼角上的剧院,是会有些曲终人散的伤感。但也是花团锦簇的热闹之后,有些梦影花魂的。这一路可真是永远的上海心,那天光也是上海心。她看见了绿树后面的红房子,想这名字也起得好,专叫人不老的。这时,路灯亮了,黄黄的,反倒将天映出了夜色,蒙着层薄雾。王琦瑶隔着餐馆的玻璃门就看见了薇薇和小林的身影,两人头对头地在看菜单,有一些灯光罩着他们。王琦瑶不觉停了一下,心想:几十年的岁月怎么就像在一转眼间呢?她推门进去,走到他们面前,薇薇见她的第一句话便是:还当你不来了呢!口气里是有些嫌她来的意思。王琦瑶却作不知,反是说:说好请你们,怎么能不来。接着就是薇薇点菜,大包大揽的,专挑贵重的点,是向小林摆阔,也是敲母亲竹杠。王琦瑶本想随她,但见她太不顾自己面子,有意要给点颜色,便将薇薇点的菜作了番删减,又换了几味价廉物美的。薇薇难免争辩,王琦瑶就说:你不要以为贵就是好,其实不是,说起来自然是牛尾汤名贵,可那是在法国,专门饲养出来的牛;这里哪有,不如洋葱汤,是力所能及,倒比较正宗。这一番话把薇薇说得哑口无言,从此就不开口,沉着脸。

小林却听出这话里的见识,也是和老日子有关的,便引发出一连串的问题,王琦瑶则有问必答,百问不厌。

注:文字节选自《长恨歌》第三部第一章第4节“薇薇的男朋友”。

1.简要概括薇薇的性格特征。

答:

2.本文之前交代:小林和薇薇的性格差异较大,小林却认为这是一种“互补”。你能看出这种互补性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

3.简要分析第2段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答:

4.根据最后一段的描述,说说你对小林和王琦瑶的看法。

答:

【答案】

1.①自私、贪玩,对小林考大学的事漠不关心;②任性,说话随便,不顾母亲的面子;③虚荣,在男友面前摆阔。

2.①薇薇喜欢吃喝玩乐,小林喜欢埋头读书;②薇薇浮躁任性,小林稳重大方;③薇薇爱说爱笑,小林沉默寡言。在这些方面他们都可以互补。

3.①特点:语言优美,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景物特征。②作用:暗喻王琦瑶心愿,希望自己永远保持不老的心情和相貌;表达王琦瑶有些伤感的怀旧情绪;

4.小林:①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②关心老日子,有些怀旧情结。

王琦瑶:①见多识广,生活阅历丰富;②尊重小林,耐心解答他的提问;③对女儿的表现不满,故意冷落她。

5、《吴王欲伐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吴王欲伐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若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二)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乃罢其兵(停止)B.告其左右曰(身边的人)

C.君其图之(企图)D.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答应)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则怀丸操弹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君其图之安陵君其许寡人

D.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乃不知有汉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②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22.吴王、齐桓公两人在为君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9.C(3分)20.BC(4分)

21.①(蝉、螳螂、黄雀)这三种动物,都一心想得到它眼前的`利益,却不回头看他们的后面有祸害啊。(2分)

②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乐,对各诸侯背信弃义,从而失去天下人的支援,还不如给他(所侵占的鲁地)(2分)

22.霸道,以强欺弱:吴王要伐荆,齐桓公侵略鲁国,侵占鲁地;

能听取善谏,知错能改:吴王听取了舍人少孺子的建议,停止向荆国用兵;齐桓公听取管仲的建议“遂割鲁侵地”。(4分)

6、《本分的樵夫》阅读练习及答案

《本分的樵夫》阅读练习及答案

有一天,一个樵夫去打柴时不小心把他的斧头掉进河里了。

樵夫哭了。这时上帝出现了,问道:“你为什么哭?”

樵夫告诉上帝,他的斧头掉进河里了。上帝潜入水中___①。

“这是你的斧头吗?”上帝问。樵夫回答:“不是。”

上帝再次下水___②___。“这是你的斧头吗?”樵夫答:“不是。”

上帝又下水___③___。“这是你的斧头吗?”上帝问。樵夫答:“是的。”

上帝对樵夫的诚实非常满意,就把三把斧头都送给了他。樵夫欢天喜地回家了。

又有一天,樵夫和他的妻子在河边走,结果他的妻子掉入了河中。樵夫再次痛哭,上帝又出现了:“你为什么哭?”

“我的妻子落水了。”

上帝潜入水中,捞出了一位闭月羞花的美女。

“这是你的妻子吗?”上帝问。

“是的'。”他答。

上帝勃然大怒:“你这个骗子!我要诅咒你……”上帝斥责道。

樵夫连忙说:“原谅我!我的主。你误会了,如果我对这位闭月羞花的美女说‘不’,你就会再捞出一位沉鱼落雁的美女。如果再说‘不’。你最后才会捞出我的妻子,然后我再说‘是’。这样一来,你就会把他们三个都送给我,我负担不起啊。

阅读题:

1、短文的体裁:,学过的类似课文有出自《》中的《》。

2、短文中上帝的情感逆转表现在和两个短语上。

3、短文中①、②、③处应分别填上哪句,请选择之。

①②③

A、捞出了一把铁斧头;B、捞出了一把银斧头;C、捞出了一把金斧头。

4、选择最能概括樵夫性格特点的词语:()

A、善良;B、诚实;C、本分;D、贪婪。

5、“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原指我国四大美女。

“沉鱼”,指;“落雁”,指;

“闭月”,指;“羞花”,指;

古典诗文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两句。

6、读罢短文,你悟出什么道理?请作简析。

参考答案:

1、寓言;《伊索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2、非常满意;勃然大怒。

3、①C②B③A

4、C

5、“沉鱼”指西施;“落雁”指王昭君;“闭月”指貂婵;“羞花”指杨玉环(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6、言之成理即可。

7、《一千张糖纸》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千张糖纸》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糠"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更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

②表姑在外婆家养病,她被闹得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累呀?"我和世香互相看看,没有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呀?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累的问题有时候听见大人说一声;"喔,累死我了!"我们会觉得那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累"距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啊当我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呀,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为什么不再多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呢,多好玩呀?"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攒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夫在一本薄薄的书里.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觉得糖纸有什么好玩世香却来了兴致,她问表姑:"你为什么让我们攒糖纸呀?"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

③我和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会让今天的教子稀奇但在二十多年前我童年的那个时代,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

④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外姜的四合院安静如初了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的;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把嗓子得生疼;我们还守候在食品店的帖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⑤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把它们洗干净,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终于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⑥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我们说:"狗呢,欠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笑得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不得清净"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祖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大人是我的表姑啊

⑦这时,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们常说的累,原本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重吧

⑧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我们俩不约而同地把精心"打扮"过的那一千张糖纸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一样随风飘去

⑨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⑩我们已经长大,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阅读题:

1.请围绕"糖纸"这一线索补充完整相关情节(6分)

(1)表姑让我们攒糖纸→(2)→(3)→(4)抛洒糖纸发泄悲愤

2.请从①②③的`段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和世香天真活泼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1)(2)

3.文中的"我"为什么"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请简要回答(4分)

4.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6分)

(1)点评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

(2)点评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参考答案:

1.(2)收集、清洗糖纸(3)献上糖纸却没换到电动狗每空3分,共6分(概括合理均可)

2.例如:①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更使外婆家不得安宁②她被闹得坐不住了③我和世香互相看了看,没有名堂地笑起来④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⑤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每句2分,共4分

3.因为表姑的失信使"我"全力追逐的希望忽然成了泡影,这让我悲愤、绝望,加之对世香的内疚所以觉得很累4分(言之有理即可)

4.(1)示例①"追逐"、"一跑半天"表现寻求糖纸的兴奋不已,"不顾"、"飞速捡起"写出攒够糖纸的急不可待这些词语表现了"我"和世香追逐希望、守望幸福的心情示例②加点词语写出"我"和世香走街串巷积攒糖纸的情形,表现了"我"和世香急切期盼实现希望的心情.(2)示例①这个句子不仅描述了清洗糖纸的过程,更表现了孩子对希望的急切渴盼,与下文希望的破灭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告诫我们:不要伤害童心,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示例②这个句子主要描述清洗糖纸的过程其中"泡"、"洗"、"贴"、揭"四个动词用得十分贴切、传神,表现孩子清洗糖纸的耐心细致和心灵手巧,也饱含着对糖纸的呵护和珍惜之情示例③糖纸从"皱皱巴巴"到"舒展"到"平整如新",既表现了糖纸由旧到薪的变化,又体现了清洗糖纸劳动的快乐,这快乐还蕴含着孩子对实现希望的执着和期。

8、《最苦与最乐》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苦与最乐》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胜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卯固所学知识。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苦与最乐》的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数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僻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③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失意:

②如释重负:

8、按要求摘取原文词句填空。(不超过规定的字数)(5分)

①贫而不苦的原因;

②失意不苦的原因;

③老、死不苦的原因;

④人生真正的痛苦源自;

⑤人生最大的快乐是:

9、上面三段文字可分为两个部分。请说出这两个部分分别论述的观点。(2分)

第一部分(①②段):

第二部分(③段):

10、第①段文字运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2分)

11、第③段中所说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2分)

12、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写下了愈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言。请你写出这类名言中的任意两句。(2分)

答案:

7、①不得志。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2分,一个词语1分)

8、①知足;②安分;③达观;④应尽的责任没有尽。⑤应尽的责任尽了。(5分,一小题1分)

9、第一部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2分,一小题1分)

10、使文章语言更加流畅。(2分)

11、尽责任之后的快乐。(2分)

12、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2分)

9、《杨福家:没有爵位的校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杨福家:没有爵位的校长》阅读练习及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舒范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杨福家:没有爵位的校长》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2006年3月15日晚,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前学生排起了长队,为的是能拿到一张入场券。由校学生会为同济百年校庆组织的同舟讲坛首场报告即将开场,主讲者是复旦大学原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

杨福家是一位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他在出任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所长期间,为促成同步辐射的立项作了很多努力。1996年,著名的美国McGraw—Hill公司出版了杨福家与美国名校凡登比尔大学杰出教授哈密尔顿合写的英文专著《现代原子和核物理》,在这一出版社出版专著被认为是一个科学家事业上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在当时,世界上已发现的2000多个核素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人发现的。在杨福家的带领下,经过漫长地攻坚,研究所终于率先合成了新核铂—202。1992年7月28日,这项研究成果正式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核素的版图!

杨福家是一位察事谏言的思想者。

杨福家有一个主张:既然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那么中国的大学校长就应该多走出去,你要了解世界,也要让世界了解你。

1997年2月6日,杨福家出席了克林顿的第45次早餐会,会上克林顿强调了知识经济的重要性,思维敏锐的杨福家瞬间意识到了这个词的特殊意义。1997年9月,上海高教系统的一次座谈会上,杨福家谈到国外正在讨论的知识经济概念,也是自那时起,他收到了很多要求做这方面报告的邀请。但杨福家没有停止思考,他又从英国等一些国家城市从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到以服务业、文化内容产业等新型经济以及波士顿大学对周边地区经济贡献等实例来论证,对知识经济的特性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他应邀作有关知识经济的专题演讲有很多场,有人称他为将知识经济概念引进中国且引起广泛关注的第一人。

近年来,对杨福家的报道已成为国内媒体的一个持续性现象,特别是从1997年围绕他对知识经济概念的阐释,到他对当下国内建一流大学的点评。他以自己一贯的直率和见识,直陈中国教育体制在培养创新人才、学科发展、学校管理诸多方面的弊端。

杨福家是一位孜孜不倦,卓越理念的追求者。

与杨福家相知近30年的美国德州大学现任副校长冯达旋教授对杨福家有过这样的评价:他不仅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有深入的兴趣,而且对科学以外的领域,如教育、经济以及中国的未来、世界的发展、大学所扮演的角色等都有广泛兴趣。

2000年12月12日,英国诺丁汉大学校董会郑重宣布,鉴于杨福家教授的学术成就及国际影响,正式聘请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教授为该校第六任校长,也是诺丁汉大学历史上惟一一位没有爵位的校长。这是英国高校首次选举一位中国公民担任大学的第一要职。

在杨福家的建议下,诺丁汉大学还成立了中国策研究所。2004年,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开始建设。此外,诺丁汉与上海复旦、上海交大分别建立了科研合作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的全面合作也实质性启动,上海诺丁汉金融中心也在筹备中。

对杨福家任职诺丁汉校长这件事的意义,杨先生的好友冯达旋教授这样评价道:作为一个德州人和篮球迷,我虽然十分高兴地看到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创造了NBA的历史,然而,如果将姚明的成就与杨福家所取得的、打破了近千年的英国高等教育传统的丰功伟绩来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杨福家担任过的多种国内外社会团体职务中,他很看重的竖际大学校长协会执行理事一职,因为这也与他付出的努力有关,而从中也体现了他追求卓越的理念。1996年,杨福家受邀第一次参加国际大学校长协会的会议,这个协会成立30多年了,由于各种原因在执行理事会里一直没有中国内地的代表。杨福家决心争得这个席位。为此,他在参加会议前作了精心准备,包括演讲稿的内容等都反复作了斟酌。充分准备的结果是他被选上了。

1997年,在杨福家的建议下,国际大学校长协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会议,100多位国外大学校长光临复旦大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写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前学生排起了长队,为的是能拿到一张入场券的场景,表现了杨福家很受学生欢迎,同时也起到了引出传主杨福家的作用。

B.作为一位核物理学家,杨福家取得了很多杰出的成就,如出任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所长期间,自合成了新核铂—202,这标志着核素的版图上有了中国一席之地。

C.近年,对杨福家的报道已成为国内媒体的一个持续性现象,因为杨福家将知识经济概念引进中国并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D.英国诺丁汉大学正式聘请杨福家教授为该校校长,足见诺丁汉大学对杨福家的学术成就和国际影响的看重,这也是外国高校首次选举一位中国公民担任大学的第一要职。

E.通过本文不同角度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杨福家院士作为物理学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时也认识到他作为教育家卓有建树、作为思想家充满使命感的一面。

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杨福家是察事谏言的思想者?(6分)

答:

3。文中两次提到好友冯达旋对杨福家的评价,有什么作用?(6分)

答:

4。通过本文,我们不仅钦羡杨福家教授取得的人生成就,更被他浓浓的爱国情怀感染着,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答案】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2。(6分)①意识到教育国际化是个必然趋势,主张中国的大学校长应多走出去,了解世界。②洞悉国外前沿,及时引入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并通过实例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没有停止思考。③以一贯的直率和见识,直陈中国教育体制在培养创新人才、学科发展、学校管理诸多方面的弊端。(每答出一点给2分)

3。(6分)第一处评价突出了杨福家是一位在很多领域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人;(2分)第二处评价通过对比(1分)肯定了杨福家任职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意义重大(1分);两处引用冯达旋对杨福家的评价,增强了传记内容的真实性和文章的可读性。(2分)

4。(4)(8分)启示示例:无论个人取得怎样的成就,都应心怀祖国,为祖国做出贡献。(2分)

依据:①杨福家作为杰出的核物理学家,当认识到世界上发现的2000多个核素总没有中国人发现的,于是带领研究所努力攻坚,率先合成了新核铂—202,使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核素的版图。

②作为著名的教育家、思想者,他及时引进知识经济概念,让国内广泛关注,对当下国内建一流大学有特的点评并以自己一贯的直率和见识,直陈中国教育体制在培养创新人才、学科发展、学校管理诸多方面的弊端。

③作为诺丁汉大学校长,他心系祖国,成立了中国策研究所,建设了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促进了诺丁汉与中国大学、中科院的合作等,使祖国与世界一流大学有了很好的交流。

④当受邀参加国际校长协会时,了解到中国内地代表被排挤在校长协会执行理事会之外,决心争取并通过努力获得了执行理事职位,也促成了国际大学校长协会首次在中国召开。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依据就可以给6分)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不是自合成,是在杨福家的带领下,研究所终于率先合成了新核铂—202。标志也不准确,是1992年7月28日,这项研究成果正式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核素的版图。D项外国高校不对,原文是诺丁汉大学历史上惟一一位没有爵位的校长。这是英国高校首次选举一位中国公民担任大学的第一要职。C项因为杨福家将知识经济概念引进中国并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不全面。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杨福家是一位察事谏言的思想者。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第三段,并作为一个立和自然段。文章以下就是对本句话的具体诠释,因此,本题的答案就应从文章的第四段始,找出答题区间,然后紧抓住各段的中心句,最后概括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作用类的题目的回答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这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就本题来说,先要在原文中找到这两处评价,根据评价的具体内容来考虑它的作用。具体拟定答案时,应注意评价话上下文的具体语境。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题目中说通过本文,我们不仅钦羡杨福家教授取得的人生成就,更被他浓浓的爱国情怀感染着,从题干要求可知,启示应围绕个人成就与爱国情怀关系角度来谈。题干中另一个重要的要求是请结合本文,也就是答出个人成就与爱国情怀关系这一观点态度,要应文章中杨福家的事例来作为自己观点的依据。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10、《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杂然相 许:赞同

B、子孙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D、寒暑易节,始一焉 反:同“返”,往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D)

A、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静以修身,俭养德(《诫子书》)

B、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外户不闭(●记》二则)

C、甚矣,汝不惠 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D、我之死,有子存焉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BD、正确;

C、有误,句意: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石土。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以:凭借;/以:来;

B、而:表修饰/而:表转折;

C、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立性,无意义/之:结构助词,的;

D、虽:即使/虽:即使。

故选:D。

(3)本题林冲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BD、正确;

C、有误,愚公之妻对移山持的是肯定态度。

故选:C。

答案:

(1)C。

(2)D。

(3)C。

11、《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洪水滔天,鲧①窃帝之息壤②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③杀鲧于羽郊④。鲧复⑤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注释】①鲧: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禹的父亲。②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③祝融:传说中的火神。④羽郊:羽山下的郊野。⑤复:肚子,现在写作“腹”。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汝之不惠: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而山不加增 朝而往,暮而归 B.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予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 始一反焉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8.老子曰:“慈故能勇。”请运用愚公移山、鲧治水这两个事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5.(4分)(1)通“慧”,聪明 (2)地面所生的草木 (3) 比得上 (4) 铺填 6. D (3分)

7.(6分)(1)持着蛇的神听说了这件事,担心愚公不停止(挖山),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天帝。

(2)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却)没有经过天帝的同意。

8.(3分)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怀着慈爱之心,爱所有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你就拥有与一切破坏力量做斗争的勇气。(1分)愚公爱大山,爱民众,希望让他谬上更便利的生活,于是他拥有搬走大山,征服自然的勇气(1分);鲧热爱百姓,在洪水泛滥,百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之际,他挺身而出并冒死窃取了天帝的“息壤”,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慈而能勇,勇而无惧。(1分) (意对即可)

12、ˉ》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磨(12分)

①龙涎香是世界上香味最为持久的香料,被誉为“香料皇后”,它是抹香鲸分泌的一种液体日积月累后形成的包块。它的诞生令人惊叹,它是由抹香鲸吞食的尖利物不断磨蚀内脏而产生的。所以经历磨,才能创造美好。承受磨,才能变得更好。

②戏剧性的遭遇打磨着棱角分明的石头,使之变得光滑、圆润;我们随着生命的洪流追逐,经历岁月的磨蚀,逐渐变得从容、美好。

③磨,缔造辉煌。痛苦、失败是一种磨砺。克服困难往往就是成功的契机,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收获。数十年的跋涉困苦是对李时珍的磨蚀,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才会有他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十年辛苦是对曹雪芹的磨蚀,于是才有了《红楼梦》的问世,才有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座高峰;官场的黑暗和残酷的现实是对郑板桥的磨蚀,于是才有了住寒舍、画青竹的一方净土,才有“扬州八怪”之首席。

④人生的艰辛苦难是一种磨蚀,恢和盛誉何尝不更是一种磨蚀?余秋雨曾认为作家更应是一位行者,沿途的风景会让作者以及作品更有内涵。经历磨蚀,才会从容温和,才会厚重敦实。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未尝不是人生的磨,然而他经历这种恢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能经受住成功的磨蚀,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世事也会如此,人们有时在严酷的环境经受磨折,能平安度过危机,反而在安逸的环境掉以轻心,酿成悲剧。由此看来,“胜不骄”也是一种磨。

⑤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生活磨蚀着我们,我们必须承受生活的'磨砺。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谙世事、轻浮急躁,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这种得失交换其实是值得的,更是生命的必然。好比练习芭蕾,只有经历过钻心的苦痛,才会成为真正的舞者,才会找到艺术的真谛,感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人类正是历尽磨难而甘之如怡,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⑥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正如司马迁所述“屈原放逐,乃赋‰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珍珠的圆润光泽就是来自沙砾的磨蚀。这个世界上,也许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折,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

(《青年文摘》20xx第11期,有删改)

12、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3、第④段画线句子除用了例证法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14、文章第③段和第④能否调换顺序?结合文本分析理由。(3分)

15、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二)磨(12分

12、①承受磨难,我们才能更好。②磨,会把我们变得更好。③只有经历磨难,我们才会取得成功。(答出以上其中一句3分,意思与以上其中一句相符也可)

13、对比论证(1分),用莫言和拿破仑的经历作对比,证明了“恢和盛誉也是一种磨难”这一分论点,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2分)

14、不能。理由因为第③段和第④之间有递进(逻辑)关系(1分),困难和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磨难然而恢和盛誉更是人生的一种磨砺(他们之间存在层次的上递进关系)(2分)。

15、①引用了名言作为道理论据,再次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加了权威性和说服力;②再次总结中心论点,提出希望与建议;③在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答出1点2分,答出2点3分。)

13、《祝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祝福》选段,完成6—7题。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①”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样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②”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③”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6、下列关于文中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对许多事情比较敏感,每次都能准确预料事情的结局。

B、“我”对可预料的悲剧结局常心存侥幸,不希望它真的出现。

C、世事的发展并不顺从“我”的希望,悲剧的结局常常会出现。

D、“我”看到了祥林嫂的修状,担心她会如我所料,不幸死去。

7、文中①②③处分别应填入什么标点符号?请说明理由。(6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6、(2分)A

7、(6分)参考答案:

标点符号理由

①!,四叔对祥林嫂死在祝福之夜非常愤慨,语气强烈。

②?,“我”突闻祥林嫂死讯,感到惊诧,不敢相信。

③?,短工对祥林嫂的死因毫不感到意外,使用反问语气,和上文“还不是和祥林嫂?”处一样。

14、《黄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 楼

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而且地控鲁南,一向为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而今日,徐州仍位于京沪、陇海两条铁路的交会之处。徐州位于黄河故道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

当年,苏东坡被派往徐州任职。苏东坡到任没多久,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很多银钱,工程竟归失败,而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这次,黄河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决口,淹没了方圆几百里。洪水到徐州城边时,为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水势继续往上涨,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人们加固外圈的城墙。有钱的人纷纷逃难,而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苏东坡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凶猛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固城基和增加城高。整个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而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苏东坡扑哧扑哧在泥里跋涉,他亲自到营去见指挥官。因为驻守徐州的禁卫直接受皇帝指挥,所以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说:“大人都亲自监工了,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苏东坡在徐州北方派人挖开渠道,试图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水道。这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最终,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开始撤退。

百姓们欢天喜地,庆幸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意,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实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石米粮,七千二百个人,在城东南建造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喜爱建筑,苏东坡兴工建造了一座楼,命名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

神宗元丰元年九月初九,黄楼举行盛大的落成典礼。落成典礼举行时,全城百姓全部前来参加。黄楼耸立于东门之上,高一百尺,楼的形状犹如一个宽广的佛塔。大家一齐登楼,一览四周的景物。那天早晨,偏偏浓雾笼罩。他们往窗外望时,只听见下面过往船只桨橹摇动的声音,大家觉得犹如置身于海船之上。不久,雾散日出,从窗口望出去,可以看见远处错落的渔村。往近处看,在南方有一个高台,以往用为赛马之地,今已建成一座寺庙。由那座寺庙起,一道一里长的新堤防,顺着东城墙向北伸展。站在黄楼上,可以听到远处波涛澎湃之声,与下面的鹅鸭之声相错杂。最后,苏东坡摆设盛大的'筵席,款待来宾。苏东坡写了一篇文章记此盛事,刻之于石,以垂久远。

苏东坡名气甚大,受人欢迎,不仅因为治河成功,也因为他十分关心囚犯的健康,这是当时为太守者所绝无仅有的。苏东坡亲自视察监狱,并指定医生为囚犯治病,因此犯人的家属对苏东坡非常感激。有些小事,人们只要想到去做,就很容易做,关键是很少有人想去做,而苏东坡就肯去做。比如说,他看见很多官兵沦落为盗匪,因为有一条荒谬的法令,凡是低级士因公出差,官家不发旅费,而低级士为了凑够旅费,想各种办法,有的便沦为盗匪。他自己了这项陋规。他认为每年节省下一些钱,就可以够低级士因公出差所用。

苏东坡以中土鸿儒之冠为远近所知,而文人儒生皆以“夫子”呼之。后来成为宋代有名的诗人、词人,江西诗派的鼻祖的黄庭坚,沉默寡言,有学者风。他没去拜访苏东坡,但是写了两首诗,以万分谦逊的语气毛遂自荐,请求列于苏东坡的门下。他将苏东坡比为高崖的青松,将自己比为深谷里的小草,希望将来能和青松比高。

那时,苏东坡为整个学术界所景仰。那年九月底,在黄楼有一个盛大的,苏东坡坦然谈笑,轻松愉快,极为众人所喜爱。

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徐州“一向为事要冲”的地理形势,自然引出了下文对苏东坡的介绍。

B.王安石花了很多银钱没有治理好黄河水道,致使徐州段的黄河决口,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C.《黄楼集》是苏东坡的诗歌作品集,如此命名,和苏东坡修建的楼台名称有关。

D.苏东坡在徐州卓有绩,为了记下自己的这些绩,苏东坡在黄楼落成之时写下了一篇文章。

E.林语堂一贯崇尚“闲淡”的创作风格,语言素朴,但他的这篇传记却一反这种风格,语言比较华丽。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徐州段的黄河决口和王安石没有治理好黄河水道没有直接关系;D项“为了记下自己的这些绩”错,苏东坡写文章的目的是记黄楼落成典礼的盛况;E项“但他的……语言比较华丽”错,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依然是素朴。

答案 AC

6.这篇传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苏东坡?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先要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然后按照要求组织答案。文章第二段写苏东坡治理黄河决口,第三、四段写苏东坡修建木坝和黄楼,第五段写苏东坡关心民间疾苦,最后两段写苏东坡的文学成就。明确了这些,据此概括即可。

答案 ①成功治理黄河决口。②修建木坝和黄楼。

③关心底层人们的疾苦。④文学成就大,为人们所景仰。

7.文章第二段写苏东坡治理黄河决口时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在第二段中,作者写了王安石花了很多银钱没有治理好黄河水道,这和下文写苏东坡成功治理黄河决口形成了对比。同时,文中写了禁卫指挥官对苏东坡的恳求欣然应允,这从侧面写出了苏东坡的行为感人。

答案 (1)对比。王安石治理黄河水道和苏东坡治理黄河决口形成对比,有钱的人纷纷逃难和苏东坡坚决留在徐州形成对比。通过这些对比,突出了苏东坡的才华和决心。(2)侧面描写。驻守徐州的禁卫本来是直接受皇帝指挥的,但指挥官欣然应允苏东坡的恳求,协助他治理黄河决口。这从侧面写出了苏东坡治理黄河行为的感人。

8.文中写黄庭坚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仔细阅读文本可知,黄庭坚成就卓著,但他却毛遂自荐,请求列于苏东坡的门下,并且自比“小草”,这起到了衬托苏东坡的作用。

答案 衬托苏东坡在学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黄庭坚在学术方面也成就卓著,但他却毛遂自荐,请求列于苏东坡的门下,这就更加突出了苏东坡的成就之巨大。

15、《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骈( )死于槽枥之间

②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③执策而临( )之

④才美不外见( )

2.以下各组加粗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B.以君之力 策之不以其道

C.虽有千里之能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翻译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两马并驾

②等同,一样

③面对

④通“现”表现

2.D

3.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

②鞭策它,不按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4.这句话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有了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千里马才能被发现。在封建社会人才主要靠圣明的君主;当今社会,人才的脱颖而出主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意思对即可)

16、《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 面两段短文,完成13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④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⑤。马今至矣!”于是,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juān)人:近侍之臣。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④捐:丢掉,白白扔掉。⑤市马:买千里马。⑥期(jī)年:十二个月叫“期年”,即一整年。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是以谓之“文”也

C、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D、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3、阅读《马说》《千金市骨》,请你谈谈统治者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分条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死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下它,何况活马呢?

(3)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2、D

3、⑴要知人善任,对人才能够予以理解信任和支持;⑵要合理的优化配置人才,用好的制度发挥人才优势;⑶要有求贤若渴的态度,善待人才。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