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文言文阅读答案
三人成虎文言文阅读答案
1、三人成虎文言文阅读答案
三人成虎文言文阅读答案
三人成虎是一个成语,出自一个典故。形容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三人成虎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文阅读】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
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8、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划两处。(2分)
夫 市 之 无 虎 明 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谓魏王曰 ②愿王察之
③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④而谗言先至
10、下列句中的加点的“于”字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中“于”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所欲有甚于生者 D.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11. 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①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2、成语“三人成虎”就源自本篇,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8.夫/市之无虎/明矣
9. ①对…… 说 ②明察 ③超过 ④到
10.C
11. ①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它吗?(“言”“市”“信”“乎”各0.5分)
②后来太子结束了作人质,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罢”“质”“果”“见”各0.5分)
12. 谣言被多人传播后,极有可能变成一种可怕的力量。(意对即可)
2、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冕出自于《王冕传》,作者为明代文学家宋濂。王冕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我们来看看下文的介绍。
阅读《王冕传》(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踩,践踏)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心神安适)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侍奉)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通“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 ()
②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依僧寺以居 或以钱币丐之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
C.暮归,忘其牛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录为弟子 可以为师矣。
3.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韩性像侍奉王冕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一段所写王冕苦学的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乡里小儿”讪笑时,王冕为什么“亦笑”?请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再现王冕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有人;、②离开(家)
2.C
3.D
4.(1)学舍偷听读书;(2)寺庙借长明灯夜读
5.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6.王冕的“笑”除了出自他“随和、仁慈”的品性外,还有这样的心理:我小时候的顽皮不亚于你们呢,好在读书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由此可见,王冕的笑是一种自我审视和内省。(言之成理即可)
3、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二)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经图列说干④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⑤,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①亭林:即顾炎武。 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③经年:一年左右。
④干:求见。 ⑤甫: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手不释书(放下)
B.或颠坠崖谷(有时)
C.会有土寇(恰好)
D.如是日千百遍(日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
A.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B.必无所疑乃已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自练乡兵与之角孔子曰:何陋之有
D.几为所擒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②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小题4】.顾炎武和刘羽冲都是好读书之人,但他们学成的结果截然相反。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答案
【小题1】D (3分)
【小题2】AD (4分,各2分)
【小题3】①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
②沟渠刚挖成,大水冲过来,顺着渠道灌进村子里,村里的人差点儿成了鱼(淹没了)。(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4】顾炎武:每到一个地方就要走访当地人,考察当地风土区域,以修正书本上的错误,可见其书读得活,并不盲目迷信。刘羽冲:缺乏实际经验,只知道照搬书本去做事,结果自然是失败,可见其死读书,不懂得灵活运用。(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4、文言文阅读答案
《管宁割席》节选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一)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掷轩冕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__
(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____________
(3)又尝同席读书。____________
(4)有乘轩冕过门者。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
2,(1)共同(2)没有差别(3)曾经(4)的人
3,(1)华歆拿起来又扔掉了金子。
(2)管宁读书和原来一样,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
4,是一个淡泊名利,不事权贵、非常清高的一个人。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A.又"尝"同席: B.宁读如"故":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一句。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
1、a:曾经 b:先前
2、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5、文言文阅读答案
猫 犬
东坡云: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余谓不捕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①则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②;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导读:苏东坡的意思是:在什么位子上就做什么事,人应该恪尽职守。而我更深入地认为占着位子不做事尚可,如果排斥忠良,觊觎要位,则万万不可留用。
注释:①主:主人。②非捕鸡乎: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蓄犬以防奸( ) 2。余谓不捕犹可也( )
3.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 )4。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 )
二、翻译
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东坡云东坡是谁?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东坡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 犬
苏东坡说:养猫用来捕鼠,不可以没有鼠而养不捕鼠的猫;养狗用来防奸邪之人,不可以没有奸邪之人而养不叫的狗。我认为猫不捕鼠还可以,不捕鼠而捕鸡就更坏了;狗不叫还可以,不对着盗贼叫而对着主人叫就更坏了。仇视正直的人,一定要尽力打击而去除他,这不就是猫捕鸡吗?觊觎重要的职位,使皇上孤立,这不就史吠主吗?
一、1。指奸邪之人 2。指猫不捕鼠 3.更坏 4.嫉恨正直的人
二、觊觎重要的职位,使天子孤立,这不是对着主人叫吗?
三、宋代文学家苏轼;略。
四、在其位,谋其,不可以尸位素餐。(尸位:占着职位而不尽职守;素餐:吃闲饭。)
6、文言文阅读答案
岳飞之死
秦桧力主和议,恐诸将难制,欲尽收其兵柄。乃罢韩世忠、张浚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罢刘知荆南府。时兀术遗秦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乃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碍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遂讽谏议大夫万俟等,交章论飞奉旨援淮西,畏敌逗留,罢为万寿观使,奉朝请。秦桧必欲杀飞,乃与张俊密谋,诱飞部曲能告飞者,优以重赏,卒无应者。闻飞统制王俊善告讦,号雕儿,使人谕之,王俊许诺。乃自为状付王俊,妄言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还飞兵柄。执宪赴镇江行,枢密府鞫之。宪被掠无完肤,竟不伏。桧矫诏召飞父子证宪事。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遂与云就大理狱。桧命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裂裳以背示铸,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曰:“此上意也。”铸曰:“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乃改命万俟。素与飞有怨,遂诬飞令于鹏、孙革致书张宪、王贵,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且云其书巳焚。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大理卿薛仁辅等皆言飞无辜,判宗正寺齐安王士请以百口保飞,皆不听。韩世忠心不平,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也?”
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难。张浚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飞好贤礼士,博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若一书生,然忠信激烈,议论持正不阿,卒以此得祸云。
4.选出下面断句正确的一句( )(3分)
A.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难
B.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难
C.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难
D.飞事亲至孝立志慷慨以必取中原为念自奉甚薄凡有所欲为召诸统制与之谋谋定而后战故无不胜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难
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理寺,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辅都曾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岳飞和岳云被捕后都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中。
B.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
C.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文官地位比武将要高,宰相的权力比较大。文中的秦桧,为了控制诸将,特意把岳飞、韩世忠、刘等人的职罢免,转为文官。
D.雅歌投壶,逝代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雅歌谓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能够投中者即获胜。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岳飞之死与高层的议和思想有关。金兀术利用秦桧想要议和的心理,要求他把主张恢复黄河以北国土的岳飞杀掉,才能谈议和。
B.岳飞之死与手下人的诬告有很大关系。张俊自己写了一封文告,说副都统制张宪谋划着要占据襄阳,以使得岳飞能够恢复兵权。
C.岳飞之死离不开秦桧的大群揽。大理卿薛仁辅等大臣力保岳飞无罪,但秦桧根本不听,一心要杀岳飞,罪名只是“其事体,莫须有”。
D.岳飞之死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秦桧等人先后几次捏造罪名来诬陷岳飞及其亲人、部下,始终没有能得逞;而大臣们也没有能救出岳飞。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秦桧必欲杀飞,乃与张俊密谋,诱飞部曲能告飞者,优以重赏,卒无应者。(5分)
②飞好贤礼士,博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若一书生,然忠信激烈,议论持正不阿,卒以此得祸。(5分)
4 B
5 B 解析:“河汉”指的是“银河”,“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称为江,把注入内湖内海的河流成为河”。
6 B 解析:不是张俊写的,而是秦桧自己写的。
7 ① 秦桧一定要杀死岳飞,于是与张俊秘密谋划,引诱岳飞部下能够告发岳飞的人以重赏来优待他,最终没有人响应。【乃,1分;曲,1分;优,1分;卒,1分;大意1分】
② 岳飞喜爱贤能,礼遇士人,阅览经书史籍,歌唱雅词,投壶为乐,谨恭风雅像个读书的人。但他性格忠诚慷慨激烈,议论公正持平,不屈服于人,最终因此而被害。【好贤礼士,1分;恂恂,1分;持正不阿,1分;大意2分】
7、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3分)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特魅力。
8.把以上文本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译文:
⑵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
译文:
⑶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译文:
参考答案:
5.A 6.D 7.C
8.(9分)⑴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⑵像这样说了三遍,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⑶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超字魁吾,淄西边邑人。为人性格豪爽,喜欢施舍。有一天,有个和尚偶然到他这里来化缘,李超让他饱吃一顿,和尚十分感激,就对他说:我是少林寺的和尚,会一点武艺,我想传授给你。李超心中不禁大喜,请他住在家里,供给他衣食,早晚向他学习武艺。过了三个月,李超的武艺已很精湛,便得意洋洋起来。和尚问他: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吗?李超轻松地答道:我觉得进步了,师父,只要您所能的,我已全部学会了。和尚笑着让李超试一试武艺。李超便马上脱掉衣服,朝手心吐了口唾沫,跳跃起来像猿猴一样飞行,落下来像鸟一样轻盈,腾跃了一阵子,露出骄傲的神色站在那里。和尚又笑了,说:可以了。你既然把我的本领都学会了,那不妨让我们来较量一下武艺高低。李超痛快地答应了。于是,两人双手交叉,作好比试的姿势,然后两人格斗起来。李超想找和尚的破绽,没料到,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顿时跌倒在一丈以外。和尚拍着手说:你还没有完全学会我的本领啊!李超用两手撑着地,惭愧而沮丧地向他请教。过了几天,和尚告辞离去了。李超从此以武艺出名,走南闯北,浪迹江湖,竟一直没有遇到对手。一次,李超偶然来到历下这地方,看到一个少年尼姑在广场上卖弄武艺,观看的人熙熙攘攘。尼姑对围观的人说:颠来倒去就我一人,也太冷落了。有喜欢玩耍的人,不妨上场来较量较量权作游戏。一连说了三遍,围观的人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敢答应。李超在旁边站着,不禁技痒,便很神气地走进场中。小尼姑笑着与他合掌施礼。刚一交手,小尼姑便喊停下来,说道:你这是少林派的武艺。接着问他:你师父是谁?李超开始不作声,尼姑坚持追问,才告诉她是个和尚。尼姑拱了拱手说:憨和尚是你师父吗?如果是这样,不必较量,我甘拜下风。李超一再请求,尼姑不同意,大家在旁边怂恿他们比武。尼姑才说:你既然是憨师的弟子,都是少林武林中人,不妨玩玩。但只要两人意会就行了。李超答应了。但见她斯文瘦弱,有些看不起她,加上年轻好胜,一心想打败尼姑,以取一时的名声。正在不分胜负的时候,尼姑突然停了下来。李超问其中的缘故,尼姑笑而不答。李超认为她胆怯,坚决要求再交手。不久,李超飞起一脚,尼姑并起五指朝他大腿一削;李超觉得膝下像被刀砍了一样,跌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了。尼姑笑着道歉说:冒失地触犯了你,请你不要怪罪!李超被人抬了回来,养了一个多月才痊愈。一年后,和尚又来了,李超给他讲述了这段往事。和尚吃惊地说,你太鲁莽了,惹她干什么?幸亏你事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你的双腿恐怕早就断了。
8、文言文阅读答案
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hé):咬。
19.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答案: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 )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 ) (4)既而鼠跳掷渐迟 ( )
答案:①总是②正巧(恰逢)③都(全)④缓慢(迟缓) 娆雪教学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 看到这种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
22.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C )(3分)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译文: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大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为的猫。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嚼碎了。大家这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下我又出来」,狮猫使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呀。 唉!那种不用 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的人,和这只大鼠有什不同呢?
本文主旨:本文通过记叙猫鼠相斗,说明了宁斗智不斗力的道理。敌疲我打,后发制人,是克敌制胜的一种重要策略。
中心:狮猫能够战胜大鼠,因为它随时注意到斗争的条件,知道对方势盛,不可力斗,故意示人以弱,一 味闪避;待到对方筋疲力尽,时机来了,才全力出击,向其要害爪口并施, 终 於咬碎老鼠的头部。这说明了做事要运用智谋,不能单凭意气、勇力做事。
9、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服除,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迁宗正寺主簿,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时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太子置之坐右,朝夕观省。随事开明,多所裨益。都城大火,机应诏上封事,力言朝臣务为奉承,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外臣不称职,至苛刻以困民财;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律。时年七十,丐闲,不许。迁右正言兼侍讲,首论广蓄人才,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召问甄拔,优养以备缓急。召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言:“至公可以服天下,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当行以至公。”又言:“两淮招集敢勇,不难于招而难于处。若非绳以纪律,课其 勤惰,必为后害。”仍请检校权臣、内侍等没入家赀,专为养兵之助。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事。当干戈甫定,信使往来之始,疮痍方深,敝蠹纷然,机弥缝裨赞甚多。嘉定二年八月,行皇太子册命,机摄中书令读册。数上章告老,帝不许,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机深于书学,尺牍人多藏云。
(选自《宋史娄机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B.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C.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D.机初 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乾道”为年号,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B.“进士”,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C.“教授”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
D.“丐闲”文中是指请求促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等,而“致仕”是指出来做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娄机为有方,体恤民情。他治理铜城堤岸时,为民工置建房屋,提供工具,升为宗正寺主簿,还请求朝廷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
B.娄机为人正直,关心国事。做皇太子老师时,向皇太子陈说正直道理,并上密奏章陈述将帅专权,对纪的管理松懈,不训练检阅队。
C.娄机重视人才,富有远见。他提出广泛储备人才,请求下诏从侍从、台谏、学士等分别选拔可担任边州将帅的一二人,以行危急之事。
D.娄机为人诚恳,做事严谨。对是非曲直,他当面判断,事后从不再说;赞人全面,不遗漏特长;造访贤能者,列出其可任用的事实,以供选拔之用。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5分)
②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 5分)
参考答案:
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发语词、句末语气词、时间词等),借助句式,借助修辞(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该句可以从“主语”入手“其父”。从语法、虚词、句式、文言知识等判断。
【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5.【答案】D
【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6.【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将帅专权”有误,应是“将帅和手下的偏将副将结党,不知训练检阅队加强纪”。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的B项,考生就应到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说法错误。
7.【答案】①改任西安县知县,有大户人家买地作坟场,掘开地碰到石头,又要索回原价。( “巨室”、“发”、“元”各1分;句意“知西安县”“买地为茔域”各1分)
②如果不用纪律来约束,并考核他们的勤勉懒惰,他们一定会成为后患。(“绳”、“课”、介词结构后置,各1分;句意“其勤惰”“必为后害”各1分)
10、文言文阅读答案
曾叔卿,建昌①南丰人,巩②族兄也。家苦贫,即心存不欺。尝买西江陶器,欲贸易于北方,既而不果行③。有从之转售者,与之。既受直矣,问将何之,其人曰:“欲效君前策耳。”叔卿曰:“不可。吾闻北方新有灾馑,此物必不时泄④,故不以行。余岂宜不告以误子。”其人即取钱去。居乡介洁⑤,非所宜受,一介⑥不取。妻子困于饥寒,而拊庇孤茕⑦,唯恐失其意。起家进士,至著作佐郎。熙宁⑧中,卒。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②巩: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③不果行:没有成行。④泄:畅销。⑤介洁:耿介高洁。⑥介:小草,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⑦拊庇孤茕:安抚孤者。拊,fǔ,同“抚”,安抚。茕,qióng,孤,无依靠。⑧熙宁: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小题1】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吾闻北方新有灾馑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词语。(3分)
(1)既受直矣 ( )
(2)熙宁中,卒。( )
(3)余岂宜不告以误子( )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小题4】曾叔卿为什么要告诉对方“北方新有灾馑”呢?(2分)
【小题5】文段是写曾叔卿的,为什么还要写妻子“拊庇孤茕”?(2分)
答案
【小题1】吾闻/北方新有灾馑
【小题2】(1)通“值”,价钱 (2)去世(3)你
【小题3】有人从他那里转卖,便(将陶器)给了那人。
【小题4】因北方刚刚发生灾荒,那些瓷器在北方不好卖,曾叔卿不想让对方亏本。
【小题5】作者从侧面衬托曾叔卿品德高尚、乐于助人的君子风范。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古文句子的朗读节奏可粗划可细划,粗划就把主谓部分划开即可,细划可各成分中几层意思划开,所谓大停顿小停顿之分。
考点:古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易懂。古文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根据句意来判断的,理解句意,就了解可子的结构关系,划分节奏就是难事了,方法在分析中已经说明。
【小题2】
试题分析:这三个字词在古文中都是多义的,比如,“卒”有“士兵”“死”“最终”多个意思。具体在句中是什么意思,要根据语境判断。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这几个句子句意比较浅显,字词义容易判断。解释文言字词义,要有一点古文阅读方面的积累大有好处,看到一个字词,便要想到大概有哪些含义,有一个知识的基础,这需要在平时多积累,注意记忆所学文言字词。
【小题3】
试题分析:即指翻译句子。“之”,代词,他;“售”,卖;“与”,给。“与”之前省略了“把陶器”,翻译要补充。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短小,易于翻译。古文语言以精练为特点,很多的意思在文字之多,所以在翻译时,如果影响了句子的表达,文字之外即省略的内容要适当地补充出来,但不可超越句子本身的意思随意扩充内容。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后面的“余岂宜不告以误子”这句话来理解,为了“不误”对方,即不让对方蒙在鼓里不知情况而受损失。
考点:句子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文言对于学生来有文字障碍,理解问题更有难度。要找到与问题相关的句子,先弄懂文字,翻译一下,再结合前后句子分析。
【小题5】
试题分析:“妻子”的生活与其“主人”有关,写此显彼,衬托的作用很明显。
考点:写作手法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人物之间的衬托作用易于理解,题干本身也已经暗示。衬托,是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此方法在写法上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11、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晋文公伐原①,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②言曰:“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曰“次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原:古国名。②士:兵士。
1.与文中“与士期七日”中“期”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造钦辄尽,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B.爷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陈涉世家》)
C.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文公“攻原得卫”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月}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3.七天过去了,但是原国还没有攻下来,(晋文公)命令撤离原国。(须补充出“晋文公”,翻译意思对,语句连贯即可)
4.请求诚信,赢得人和。(信,国之宝也;文公之信为至矣)
12、文言文阅读答案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节选自《陈涉世家》)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2分)
①会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与例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C.此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等死,死国可乎?
【小题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
答案
【小题1】恰逢 、 首发
【小题2】C
【小题3】同样是死,还不如为国事而死,好吗?
【小题4】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词汇的理解应注意:“会”在这里是“适逢、恰巧遇到”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多音字,有多种含义,常用来表示会议,会计等。“唱”是个通假字,通“倡”,“倡导”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点评: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小题2】试题分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A项中的“以”是 “比得上”的意思;B项中的“以”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C项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D项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所以,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考查文言文的虚词,一般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平时我们要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熟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不离句,理解文言虚词也是这样,把它放到句子里翻译翻译就感知出来了,这样才不至于死记硬背。做本题的思路是:首先要理解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分析几个备选项中的“以”的意思和用法,最后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字词的理解,如:等→“同样”的意思,不能理解为“等着”;死→“为……而死”的意思,不能理解为“死亡”;国→“国事”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国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4】试题分析:陈胜是一个洞察时局,敢于并善于斗争的人。为了能有更多的人来响应起义,也为了进一步发动众人,陈胜、吴广采用了一些起义策略,即他们抓住了人们对“扶苏”“项燕”的怀念及遭遇的不满,“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发动群众起义。
考点:考查学生筛选提炼总结文中信息的能力
点评: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进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并学会总结和概括,学生精读文章,初步筛选,看清方向,明确方向,仔细分辨,识别障碍。
13、文言文阅读答案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攫(jué):夺取。②羞:通“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讥笑。⑥戟(jī)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即去 (2)索 (3)予(4)甚于
2.翻译:
(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之有?
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离开 (2)求取(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14、文言文阅读答案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日立市②,人莫之知③。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④。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注】①比:接连地。②市;交易的场所。③人莫之知:即“人莫知之”。意思是人没有知道它的。④贾:同“价”,指钱财。⑤一旦:一天。
1.对下面句中划线的词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有骏马欲卖之 欲:想要
B.臣请献一朝之贾 请:请求,表示愿意、情愿
C.愿子还而视之 愿:希望
D.去而顾之 去:出去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没有一个人来问一声。
3.本文写了一件卖马者借伯乐而将马终于卖掉的故事。反映了“名家”说好就好,人云亦云,缺乏主见的现象(或:反映了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名家的现象)。
(意对即可)
15、文言文阅读答案
虎丘记
(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译文】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译文】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无论寿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都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席地而坐。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分部安排好后,都竞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争高低,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所有粗俗之乐,都悄悄停了下来。应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个了,他们伴着一只箫,一只笛,一人舒缓地敲着歌板歌唱。管乐和人的歌声一起发出,清幽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到了深夜,月影疏疏落落,月下树影斑驳,这时,连箫和歌板也不用了。一个人登场歌唱,四座的人都屏心静息地倾听。他的歌声细如发丝,直冲云霄。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时间。飞鸟仿佛也为这舒缓悠长的歌声所感动,徘徊不忍飞去,壮士听到这样的歌声,也忍不住要落泪。
(3)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译文】剑泉深不可测,飞耸的岩石像刀削的一样峭立。千顷云好像是以天池等山作几案,山峦沟壑秀丽无比,这里最适合飨宴宾客。但中午过后,阳光强烈,(游客在此)无法久坐。文昌阁(景色)也好,傍晚的树更好看。它的北面是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只有远处的虞山一点遥遥在望。平远堂荒废已久,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想在这里建个祠堂,祭祀韦应物、白居易等先贤。但不久我就生病了,我已经请求促归去,恐怕江进之修复平远堂的兴致也大减了。(可见)山川景物的兴盛荒废,确实是有时运的啊!
(4)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译文】我在吴县做了两年县令,曾六次登上虎丘。最后一次是和江进之、方子公同去的。我们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来。唱歌的人听说县令来了,都躲开藏了起来。我就对进之说:官吏的横,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以后我促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现在我幸好解免官职,客居吴地,虎丘的明月啊,不知道还记得我当年的话吗?
23、白乐天指的是诗人白居易。(1分)
24、第二段对斗歌场景写得极有层次:(2分)
环境由喧闹到到寂静
感情由热烈到凄凉
25、第二段没有运用到的手法是D(2分)
A.层层烘托 B.夸张借代 C.点面结合 D.对比反衬
26、请分别概括第三段的景物特点? 并简析作者写景的角度。(4分)
剑泉之深;千顷云之高、秀;文昌阁之佳,平原堂之旷。(任写出2点得1分,3点得2分)
先山水后人文;俯仰结合;远近结合。(写出任一角度1分,分析1分)
27、文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评价。(4分)
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薄之情,(1分)渴望与民同乐的真性情。(1分)作者认识到官民之间的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使得他无法领受听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于是他甘愿以吴客的身份来游虎丘,这种走进人民的姿态是值得肯定的;(1分)而其揭示官民之间的对立关系具有批判意义。(1分)
16、文言文阅读答案
伯父墓表
苏 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程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 (3分)( )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极宽,而用法必当
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⑥劾程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试题解读本题考查“辨析文句意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时间上是“为官”时期,品质上是“公正”。①句讲的是苏涣少时交往者的情况,还未为官;②句是说苏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苏涣的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句说的是苏涣爱惜人才,与“为官公正”没有关系。这三句都要排除。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试题解读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与原文不符。杖责的原因不是张宗的儿子不合乎要求,而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即张宗平常侍奉权贵,府里发文书到祥符县责成苏涣处理。 答案:C
参考译文
苏公名涣,起初字公群,晚年字文父。他年少时聪明有悟性,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上了岁数而又品德高尚的人。天圣元年,他才参加乡试,第二年考取进士,担任凤翔宝鸡主簿。
不久,调任凤州司法。当时王蒙正担任凤州太守,因为他和章献太后家是姻亲关系,依仗章献太后的势力骄横跋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苏涣虽然因为下属的身份侍奉王蒙正,但却鄙视王的为人。王蒙正曾经在朝廷上举荐他,又给权贵写信,认为苏公可以任用。苏公告诉郡中驻京办事机构的官吏,压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收藏王蒙正写给权贵的推荐信。不久,王蒙正的事败露了,当时的读书人因此称赞苏公。
苏公因为母亲去世而促。后被朝廷起用担任开封士曹。雍丘县有个百姓死在狱中,县令害怕承担责任,报告说是因病死的。府中派遣官吏处理这件事,经过好几个人审理也没能查出真相。等到苏公前往,就使那人的冤屈得到昭雪。夏人侵犯边关,官府买市民的马匹来扩充骑兵。府尹把这件事推托给苏公,最终马匹全被征用,但百姓却没有发生骚乱。后来他担任阆州通判。虽然处理务非常宽松,但使用法令一定很恰当,官吏百姓非常敬畏,社会安定。阆人鲜于,年少好学且纯正踏实,苏公待他非常优厚,把他作为地方选拔的人才,鲜于因而得以进入仕途。鲜于刚开始担任小吏,苏公又期许他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官吏,鲜于官至谏议大夫,号称名臣。
后来苏涣被选任祥符知县。乡中协助里正办理文书的张宗长久做坏事谋利,害怕苏公,假托有病100多天后辞职,并推荐他的儿子取代自己。苏公说:“书手依照法令应任用第三等人(注:当时把入道之人按才学、人品分为上、中、下三等),你和你的儿子属于第二等人,不能担任。”张宗平常侍奉权贵,为此就向府衙申诉。府衙发文书到祥符县责成苏涣处理,苏公就杖责了张宗。不久皇帝的一个近侍来到府衙,传达皇上的旨意,任用张宗为书手,苏公根据法令不执行诏令。又一个近侍来到府衙,说:“一定要在法令之外任用他。”苏公对府尹李绚说:“一个普通百姓能如此扰乱法纪,府衙都不能处理,您为什么不用县里不答应的缘故争辩这件事?”李绚听了苏公的话很惭愧,第二天上朝说了这件事。皇上称苏公做得好,下令内侍省查究这件事。(此事)大概因为张宗温成等人而起,于是不再彻底追查下去,只杖责了假托皇上命令的人,将他贬斥。一府的人都很震惊。孝肃公包拯见到苏公,感叹说:“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提拔他担任提点利州路刑狱。苏公到任一年多,弹劾程县令一人胡乱杀人,一道的人都很震惊惶恐,于是不再有违法乱纪的事发生。
苏公去世27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把它交给我说:“先父死了之后,只有我们小辈人了,不及时记下这些事,时间长了会散失掉,那就是大不孝啊!”我年幼时侍奉伯父,曾听他说过:“我少年时读书,稍大些后写文章,每天有规定的数量,不完成任务不休息。出游在路上,言行讲究规矩。回到家中,没有懈怠的神色。所以当时,没有听到我有错误的行为。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我担心子侄辈一天天懈怠下去,所以记录了我听说的这些,来警示他们。
-
- 试点工作总结11篇
-
2023-11-30 07:56:19
-
- 幼儿园教育纲要心得
-
2023-11-30 07:53:56
-
- 《秋天的雨》说课稿
-
2023-11-30 07:51:33
-
- 公司设备改造工作总结
-
2023-11-30 07:49:11
-
- 九年级物理学科教学计划
-
2023-11-30 07:46:48
-
- 简短的安全心得体会
-
2023-11-30 07:44:25
-
- 《送春》阅读答案
-
2023-11-30 07:42:02
-
-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阅读答案
-
2023-11-30 07:39:39
-
-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总结
-
2023-11-30 07:37:17
-
- 保安工作总结20篇
-
2023-11-30 07:34:54
-
- 技师述职报告范文15篇
-
2023-11-30 07:32:31
-
- 《小狗钱钱》读后感
-
2023-11-30 07:30:09
-
- 离别的诗词名句
-
2023-11-30 07:27:46
-
- 个人年度总结报告15篇
-
2023-11-30 07:25:23
-
- 事迹演讲稿14篇
-
2023-11-30 07:23:01
-
- 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
2023-11-30 07:20:38
-
- 《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阅读答案
-
2023-11-30 07:18:15
-
-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精选
-
2023-11-30 07:15:52
-
-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
-
2023-11-30 07:13:30
-
- 前台工作总结16篇
-
2023-11-30 0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