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喔网 > 范文 > 正文

​陶渊明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陶渊明生平事迹及典型代表作品)

2024-02-29 15:19 来源:最喔网 点击:

陶渊明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陶渊明生平事迹及典型代表作品)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image.png

人物评价:

李白《九日登山》: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苏轼: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鲁迅《题未定草(七)》: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朱光潜《诗论》:渊明在情感生活上经过极端底苦闷,达到极端底和谐肃穆。

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轶事典故:

出身寒素

陈寅恪认为:“江左名人如陶侃及渊明亦出于溪族。”郭沫若说:“陶侃本是东晋当时的少数民族溪族。” 溪人是半汉化的越人。从陶渊明的自叙中,可以看出其对自己的寒素之士的身份是十分明确的。陶渊明在当时虽然以隐逸得高尚之名,但实际所处的社会阶层却在士庶之间。

葛巾漉酒

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无弦之琴

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量革履

陶渊明没有鞋子,王弘吩咐手下的人帮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请示他陶渊明脚的大小,陶渊明便坐下来伸出脚让他们测量。

颜公付酒钱

颜延之在当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曾经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在始安郡这个地方当官,在经过陶潜住的地方时,便天天去陶潜家。要走的时候,颜延之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

我醉欲眠卿可去

不论贵贱,只要有人拜访陶渊明,只要他有酒,就会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渊明若先于客人醉了,就会对客人说:“我醉了想睡了,你离开吧。”渊明的率真就在此处。

先从政后从文的陶渊明,以“不为五斗米折腰”著称于世,后开创田园题材诗赋而享誉华夏千年,是归隐才子的杰出代表,为世人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特点鲜明,乃好饮酒者的鼻祖,独爱菊之第一人,可书可讲的颇多。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浔阳柴桑人。其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流传不衰,且历久而弥新。

陶渊明其实出身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是东晋赫赫有名的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志存高远,有“大济于苍生”之愿,但是终其一生,他的满腔热血、一腔抱负没有实现。陶渊明性格耿直,为官清廉,不愿、也不会攀附权贵,不喜欢、也不适应黑暗的官场和当时动乱的现实社会。

一度过着时隐时仕生活的陶渊明,在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做官,出任彭泽县令。但是他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就决定彻底离开官场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崇尚真善美的才子,与污浊阴暗、尔虞我诈、瞒上欺下、弄虚作假的环境与贪官是无法融合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陶先生看清了看透了那一切,走得决然,不曾回头看一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这首诗一代又一代千万人百读不厌,还始终在孩子们的语文课本里。为什么?陶渊明说:“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安静了。我在东篱之下种下不畏秋霜的菊花,那是我自己的象征啊。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我却不知道怎样表达。”

只要稍微有点理想和人生目标的人,都会不甘平庸,渴望建功立业,一展平生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权力、地位、名誉,往往成为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已经深深体味到,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和成功?就是追随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所以,他听从了自己心灵的召唤,离开污浊之地和污浊之人,走进美好的大自然,因为这才是符合自己本心的额,不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的啊。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陶先生说:我在南山下种下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我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傍晚扛着锄头披着月光回来。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沾湿了没有什么,只希望不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就足矣啦。什么心愿哪?我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同流合污。我在房子旁边种了五棵柳树,每天安安静静的,丝毫不羡慕荣华富贵,我喜欢读书,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新的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天性热爱自然,不媚俗,是陶渊明的鲜明个性。这个性格,怎能适合官场呢?进入官场,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所以陶先生感悟自己是“误落尘网中”,耽误了好多年大好光阴,实在是虚度和浪费了生命啊。

脱离仕途的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欣悦之情,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终于演绎出精彩的田园诗章。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趣,让陶渊明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无怨无悔。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远离喧嚣,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其实在诗人的内心深处,是有着哀伤无奈和苦涩的。他多么希望能实现自己年轻时候的抱负,“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大济于苍生”。从陶渊明对“荆轲”抗暴精神的讴歌,到对“桃花源”无压迫社会的向往,“性本爱丘山”的率真,他有着济世苍生的雄怀。然而,理想幻灭,壮志摧折,只有在归隐林下的孤寂中了却此生,他的心里是满怀遗憾的,这深藏于心底深处的悲怆,在诗人离世的最后一瞥中,如潮涌来,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的地位完全与李白、苏轼、屈原比肩。

晋代的门阀制度,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陶渊明29岁进入官场,当的都是江州祭酒之类的小官。陶渊明归田之后,在家乡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写《五柳先生传》以明志。与农民的共同劳动和交往中,对他们产生了亲切的感情。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古往今来,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和恬静自然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是饮酒者的鼻祖。他是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其后是李白。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指责是非颠倒的上流社会,揭露世俗的腐朽,反映仕途的黑暗险恶,表达退出官场后怡然的心情。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脱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境界,直接影响到唐代。

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陶渊明对苏东坡的影响是很深的。欧阳修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 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也十分崇敬。

李白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在《戏赠郑溧阳》中写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致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写道:“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白居易也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时,也把陶渊明引为知己:“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质朴又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极品,沁人心脾,读过后令人终生难忘,什么时候读,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今日我们追寻陶渊明,也是在寻找我们自己的内心,进行生命的追问,定位人生的价值。远离喧嚣,做自己能做的事,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