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龟蒙《吴宫怀古》原诗
陆龟蒙《吴宫怀古》原诗
1、陆龟蒙《吴宫怀古》原诗
有关陆龟蒙《吴宫怀古》原诗
陆龟蒙《吴宫怀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 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 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释】:
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①香迳: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
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③吴王:指吴王夫差。
④西施:越国美女,越王勾践把她送给吴王夫差,很受宠爱。
⑤六宫:古代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共六宫。这里指后妃。
【翻译】:
通往长洲的香径已经长满了荆棘,当年吴王射猎的地方到处是荒丘蔓草。当年奢云艳雨,纸醉金迷的吴宫如今已不再繁华,只有阵阵悲风在这废墟故址徘徊。吴王夫差在位期间所采取的一切倒行逆施的举措都足以使国家灭亡,这和西施并无关系,后宫佳丽如云,一个西施又怎么能取代所有的后宫佳丽呢?
【赏析】:
《吴宫怀古》是唐代文学家陆龟蒙的诗作。此诗描绘了苏州灵岩山的香径和长洲荆棘丛生的景象,联想到吴王夫差荒无道,认为他一切倒行逆施都足以亡国,而根本不是因为被西施的美色迷误造成的。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了当年吴越争霸之事,否定了前代女祸误国的错误看法。
《吴宫怀古》是一首七绝。前两句诗言穷奢极欲必然导致覆灭——吴国的馆娃宫和长洲苑,如今都是荆棘丛生;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生活,现在只留下一股悲风在吹拂。意在说荒腐化生活是吴王亡国的根本原因。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怀古喻今,蕴含深远。
后两句与罗隐的诗句“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旨意相近。意思是,吴王夫差亡国是因为他做的每件事都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是他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这两句诗讲清了吴国亡国的因果关系,抨击了“女祸亡国”的.论调。
【阅读训练】:
1.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 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国家兴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5分)
【参考答案】
1.答:①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2分)
②昔日“香径”、“长洲”如今满眼“棘丛”, 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生活,现在只化做一股凄惨的悲风在吹拂。(2分)
2.答:①残败凄凉。(1分)
②夫差亡国的根本原因是他骄奢侈,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
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
而不应归罪西施。(2分)
③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一个哲理性的见解:一个王朝的没落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使然,诗人否定了女祸亡国的观点。(2分)
2、《西河·金陵怀古》译文及赏析
《西河·金陵怀古》
宋代: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西河·金陵怀古》译文
南朝金陵兴盛的情景,而今谁还能记忆呢?江岸环绕着髻鬟似的山峰相对耸立。长江的大浪长年累月扑打这座孤而寂寞的古城张着风帆的船正向遥远的天边驶去。
临水的陡峭山崖上的树好像倒下来靠在崖上。莫愁姑娘或许曾在这里系过艇子吧!一切只剩下陈迹了,但只见郁郁苍苍一派青色,还有那浓雾中露出的半截城垒。夜半更深,月亮从女墙上升起来,而赏心亭东望著秦淮河。
那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究竟到休息去寻找呢?想来就是东晋时代王谢家族的府居所在。燕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世代。燕子在夕阳里喃喃细语,好像也在相互诉说这里的盛衰兴亡吧。
《西河·金陵怀古》注释
西河:唐教坊曲。
佳丽地:指江南。更指金陵 。用南朝奇谢眺《入城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盛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建都于金陵。
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
莫愁相传为金陵善歌之女。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燕子不知何世: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西河·金陵怀古》译文及注释二
《西河·金陵怀古》译文
看着金陵这样繁华美丽的地方,有谁还记得南朝的繁华盛世?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昔日的故都尽是一片生机,环形的山峰相对而出。汹涌的波涛寂寞地拍击着这孤地城池,小船扬起风帆,静静地驶向远方。
那绝壁上的老树,仍然倒挂在山崖之上,莫愁湖里的小船,是谁把它系在岸边的?如今,这里只剩下往日的遗迹,只剩下郁郁苍苍的树木,浓重的雾气遮住了半个城墙。深夜,月亮越过城头上的矮墙,照到金陵城里,词人伤心地看着东面的秦淮河。
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街市如今在哪里?回想过去,王谢两大家族曾经生活在这里。那飞翔的燕子不知道如今是何年月,它们一如既往地飞到巷子里,飞入寻常的百姓人家。夕阳的余晖中,燕子一边飞着一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述说千百年来,这里兴衰变迁的故事。
《西河·金陵怀古》注释
(1)西河:词调名。《碧难漫志》卷五引《脞说》云:“大历初,有乐工取古《西河长命女》加减节奏,颇有新声。”又称:“《大石凋·西河漫》声犯正平,极奇古。”《清真集》标明西河入大石调的此词,当即按此词填写。此调共一百零五字。分三叠,第一、二叠各四仄韵,第三叠五仄韵。
(2)佳丽地:金陵古都是江南最好的地方。暗谓此地曾为封建帝王定都之所在。语出南朝齐谢眺《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3)南朝:即吴、东晋、宋、齐、梁、陈。
(4)盛事:盛极一时的都城繁华。
(5)山围故国: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山围,指被群山环抱。故国,指南京城。
(6)清江:指长江及秦淮河。
(7)髻鬟对起:有如妇女髻鬟一样美好的山峦对峙地耸立在清江两岸。
(8)孤城:指金陵。
(9)风樯:指船头桅杆上顺风张开的帆,此代指船。樯,桅杆。
(10)断崖:临水的山崖。
(11)莫愁:传说莫愁女在今南京水西门外莫愁湖畔住过,曾住湖中荡舟采莲。乐府诗云:莫愁在何处?莫愁在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旧唐书·音乐志》引)此诗为此处描写所本。据考证,乐府诗中的莫愁女故乡石城,不是作为金陵别称的石头城,而是今湖北汉江上的竟陵(今湖北钟祥县)石城。但是,不能据此就说词人根据有误,因为宋时就有莫愁住在金陵的传说了,更何况词人是在写词(为艺术创造)而无需拘泥于照搬历史。
(12)旧迹:差括曾为莫愁系舟之处在内的一切古迹。
(13)郁苍苍:指树木茂盛。曹植《赠白马王彪》:“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纵横。”
(14)垒:堡垒,事防御性建筑。《大清一统志·江苏江宁府》寓:“韩擒虎垒在上元县西四里。”“贺莫弼垒在上元县北二十里。”上元县,今属江苏省江宁县。
(15)女墙:城墙上呈凹形的小墙。杜甫《上白帝城》有诗云:“城峻随天壁,楼高望女墙。”
(16)淮水:指秦淮河。刘禹锡《石头城》诗有句云:“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两句便是隐括刘诗而成。
(17)酒旗戏鼓:酒楼、戏馆等繁华的场所。
(18)甚处市:哪里的街市。
(19)依稀:仿佛,大概。
(20)王谢:东晋时,金陵乌衣巷一带(今南京市东南)住有王谢两大豪门望族。
(21)邻里:宅第相连,比邻而居,故称。
(22)巷陌:街道的通称。刘禹锡《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有句云:“门前巷陌三条近,墙内池亭万景闲。”
《西河·金陵怀古》赏析
词作上片写金陵的地理形势。开首即以赞美的口吻称之“佳丽地”。“南朝盛事”,点出南京古来即有盛名,扣题。起二句为总括。“南朝”,指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到580年陈亡,建都建康(金陵)的宋、齐、梁、陈等朝代。以“谁记”提起,加以强调:“南朝盛事”已随流水逝去,人们早已将它遗忘了。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可是,金陵的山川形胜却依然如故。这两句主要写山,水为陪衬,描绘出金陵特的地理形势一群山环抱,耸起的山峰,隔江对峙;且以美人头上的“髻鬟”形容山峦,以“清字形容江水,不仅形象,而且显示出金陵山清水秀的美好景色。如今,旧时王朝的都城,却“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当年“豪华竞逐”的金陵,而如今却是座“孤城”,潮水的拍击声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冷漠,天际的风帆给人一种空旷落寞之感。词人通过景物描绘,极力渲染这些历史遗迹的冷落,正在被遗忘,与上文“谁记”相应,抒发了深沉的怀古之情。
词作中片写金陵的古迹。开首以景出,“断崖树,犹倒倚”,着一“犹”宇,强调景色依然,使眼前实景,带上历史色彩,下面又追加一句“莫愁艇子曾系”。这里化用了古乐府—愁乐》:“莫愁在何处?住在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点出古迹。接下继续写景,“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郁苍苍”,谓云雾很浓,望去一片苍青色,埋没了半边城的营垒。结尾二句点明时间是“夜深”,地点在“赏心亭”,即夜深时分,词人仍站在赏心亭上,观览莫愁湖和秦淮河的景色,不禁发出景物依然而人事已非的喟叹。这两句起到束上启下的作用,即上面所描绘的景色,皆是由此观览到的,又引出下片怀古的感慨。
词作下片,写眼前景物。“酒旗戏鼓甚处市”,这是词人眼前见到的景色:酒楼、戏馆,一派热闹景色,不禁发出“甚处市”问语,这是何处的繁华市面呢?前面两片所写多是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这里则写连景物也变了。当然,酒楼、戏馆并非纯自然景色,而是包含人事在内的。这情况引起词人的猜想。“想依稀、王谢邻里。”是说这些酒楼戏馆所在地,仿佛是当年王、谢两家比邻而居的乌衣巷,也就是说,贵族住的乌衣巷如今换了主人。至此,词人不禁产生人世沧桑之感,于是结尾发出“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的兴亡慨叹。燕子是不知人事变迁的,依然飞进往年栖息过的高门大宅,而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房舍。然而词人看到夕阳余晖中成对的燕子,却认为它们有知,且正在议论兴亡大事!这当然是词人内心的兴亡之感赋予了燕子而已。这片从眼前景物引起对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无限兴亡之感,从而表达出咏史的题意。
宋代以来,曾经先后出现了一些怀古名篇:从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到苏轼的☆奴娇·赤壁怀古》,以至周邦彦这首《西河·佳丽地》;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到姜夔的《扬州慢》,可以说各有千秋,难分轩轾。这些作品,有的是以突兀见长,有的是以绵密取胜;介于突兀和绵密之间的是这首《西河》。它从时间上说是断续交织,从空间上来说,是疏密相间。苏轼的☆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只是泼墨画似的写了“江山如画”,下片集中写了周瑜,一气贯注,如同骏马驻坡,纯属粗线条的勾勒。姜夔的《扬州慢》,侧重于主观感受的深微描绘。笔墨之间,隐约可以听到凄清的号角声和感受到随着号角声传来的寒意而伴着寒意的角声,偏又是在一个兵荒马乱后的萧条古城中吹彻。这些都说明作者牢牢扣紧了寓有深意的景物,进行密密层层的渲染。至于周邦彦的这首词,似乎介于泼墨写意与工笔细描之间。如:词的上片以疏为主。词人放眼江山,对作为“佳丽地”的“故国”金陵做了一个全面的鸟瞰,描绘了江上有山峰夹峙和江心有怒涛汹涌的雄伟形势。第二部分以密为主。在上片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勾勒:从前面围绕“故国”的山峰,引出了后面的“断崖树”,以至想象中的“莫愁艇子”;从前面的“清江”,引出后面的“淮水”;再从前面的“孤城”,引出后面的.雾中“半垒”和月下“女墙”。这就好比电影镜头,缓缓而来的不再是远景全景,而是中景和近景了。下片,画面突出的是特写镜头:一帧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呢喃图。小小飞禽的对话,可以说刻画入微,密而又密。“相对”,可能指燕子与燕子相对,也可能指诗人与燕子相对,完全可以听凭读者用想象来补充。尽管它们的呢喃本无深意,然而在诗人听来看来,却为它们的“不知何世”而倍增兴亡之感。“疏”利于“写大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写出高情远意;“密”利于画龙点晴,写出“小景”,写出事物的不同于一般的特征。杰出的怀古词一般都是能做到“大”“小”结合、“疏”“密”相兼的,这首《西河》更为突出。总体来说,周邦彦这首怀古词,艺术技巧极其精湛,比起他的大量送别、怀人之作,的确别具一格;特别是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并使壮美和优美相结合,确是怀古词中一篇别具匠心的佳作。
此外,周邦彦的《西河》与其他怀古之作不同的是,并不正面触及巨大的历史事变,不着丝毫议论,而只是通过有韵味的情景铺写,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怀古之作,总要描写标志着沧桑之变的景物,王安石的怀古是从当前的“千里澄江”和“彩舟云淡”——故国的风景宜人,过渡到昔日的“豪华竞逐”。苏轼的怀古则从眼底的“大江东去”,写到古代有关三国赤壁战时的“多少豪杰”,再联想到当前自己的壮志成虚,年华已逝。但这些都不像周邦彦词通篇写景,以景物描绘的逶迤曲折为线索,从头到尾把一切情语完全熔铸于景语之中。
《西河·金陵怀古》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周邦彦著名的怀古诗,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间,当时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词人仓猝间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一路颠簸来到南京任江宁溧水令。作者观景生情,写下了这篇名作。
《西河·金陵怀古》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3、《满江红金陵怀古》原文及赏析
原文:
满江红金陵怀古
朝代:元代
作者: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落,胭脂井坏寒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译文:
六代的春天一去不复返了。金陵的风景胜迹,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当年王、谢两族,家里的一双燕子,我曾在乌衣巷口见过它们。如今它们怎么样了?夜深了,春潮拍打着金陵城,激荡着寂寞的声音。往事不堪回首,金陵只剩下一点陈迹了。现在无非是荒烟笼罩衷草,儿夕阳里鸟鸦乱飞,秋落冷,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已经没有什么人唱了,躲藏过陈后主的胭脂井忆经圮坏。寒蝉凄凉地鸣着。瑞还有什么呢?只有钟山还青着,秦淮河还淌碧水罢了。
注释:
①萨都剌在1332年(元文宗至顺三年)调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今南京市)。该词大约作于此时。
②畴昔:从前。
③“王谢”二句: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的秦淮河畔,是东晋时王导、谢安家族的居处地。此二句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
④孤城:一座空城。
⑤玉树歌: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为嫔妃所制之歌,人称亡国之音。唐人许浑《金陵怀古》中有“玉树歌残王气终”之句。
⑥胭脂井:又名景阳井、辱井,在今南京市鸡鸣山边的台城内。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隋兵所擒。寒(jiāng):寒蝉。
鉴赏:
这首词上片起首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定下全篇感伤的基调。“空怅望”三句写今昔对比,承接上文而抒发感慨,当年的山川依旧在眼前,但人事变迁,已不似往日的繁盛,可谓“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系化用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这里的“乌衣巷口”,这里似曾相识的燕子,将作者的思绪带到王谢家族兴盛之时,进一步将寥落与繁华进行了对比。“已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也是化用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这既是写眼前之实景,又熔铸了刘禹锡诗歌的意境,情绪惆怅、孤寂,所写之景色调暗淡,一个“急”字既烘托出夜深的静谧氛围,又形象刻画出潮水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情状,表现出作者的心绪也如这潮水一般地澎湃。
下片“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四句,在上片情绪积累的基础上,作者情感迸发,直白的语言,短促的句子正表现了情绪的激越。作者情感的起伏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接下来,词人以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秋露等意象渲染气氛,寄托情思,构成一幅意境深远而悲凉的残秋图。而“玉树歌残秋落”两句写景兼咏事。“玉树”指南朝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胭脂井即陈朝的景阳宫井,隋攻陷建康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入此井中,被隋活捉。这里运用陈后主由盛到衰的典故,表现了人事的变化无常,荣华富贵终不能长久。最后三句,“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结合上文,透露出强烈的'虚无与悲哀。
整首词通过山川风物依旧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怀古感慨。全篇从“六代”入笔,但涵盖面又不仅仅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作者意在慨叹繁华易逝、富贵不能常有,包含着作者深沉强烈的人生历史感受,是对人生易逝、贵贱无常的感叹,也是对千古兴亡、古今沧桑巨变的概括。这篇作品,使人感受到的是一份昔荣今衰的悲情,它又超越了一己之感伤、一时之哀叹,使作品的主题负载着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意义。
艺术手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和典故,而又点化自然,不露痕迹。象“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化用后并不显得生搬硬套、游离词外,而能与整首词的意境融合,浑然天成,且糅入了新意。“已夜深”三句也是如此,在化用之中迸发真情,使作品的怀古感慨在积淀的历史中变得更加深沉和悠远。“玉树歌残秋落”两句运用陈后主一盛一衰的典故,与整首词物是人非、往事已休、抚今追昔的感慨意脉相通,用在作品中,自然贴切、意味深长。
全篇融情于景,构成深沉苍凉的意境。作者有时直抒胸臆,如“思往事,愁如织”一句,更多的是在写景时将情感巧妙地熔铸其中,如“已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一句,写寂寞的金陵古城,在夜空下被长江的春潮拍击着的景象,寓含了作者孤寂惆怅而又焦躁的情绪。在下片里,作者寄托情思于荒凉的意象,这里情与景的融合构成了词作令人低徊的意境,给人以情绪上的强烈的感染。
4、《夜泊牛渚怀古》古诗译文及赏析
《夜泊牛渚怀古》古诗译文及赏析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夜泊牛渚怀古》古诗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夜泊牛渚怀古》
唐朝: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夜泊牛渚怀古》翻译/译文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游云。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怀想起东晋谢尚将。
我也能够吟哦袁宏的咏史诗,可惜没有那识贤的将倾听。
明早我将挂起船帆离开牛渚,这里只有满天枫叶飘落纷纷。
《夜泊牛渚怀古》赏析/鉴赏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固然是使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藉,但之所以如此,还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永恒之间,在人们的意念活动中往往可以相互引发和转化,陈子昂登幽州台,面对北国苍莽辽阔的大地而涌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幽州台歌》)之感,便是显例。而今古长存的明月,更常常成为由今溯古的桥梁,“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正可说明这一点。因此,“望”、“忆”之间,虽有很大跳跃,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意念活动。“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暗逗下文。
如果所谓“怀古”,只是对几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谢尚闻袁宏咏史”情事的泛泛追忆,诗意便不免平庸而落套。诗人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向往追慕的美好关系—贵贱的悬隔,丝毫没有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可的得。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诗意明朗而单纯,并没有什么深刻复杂的内容,但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这种神韵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文字语言和特定的表现手法。这首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新,虚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李白的五律,不以锤笼重见长,而以自然明丽为主要特色。此篇行云流水,纯任天然。这本身就构成一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趣,适合表现抒情主人公那种飘逸不群的性格。诗的富于情韵,与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5、诗——《在我心中》《送给诗友的雪中傲梅》
诗两首——《在我心中》《送给诗友的雪中傲梅》
在我心中,
你是一轮太阳;
把满满的爱释放,
于我的心尖上,
自此,在温暖里徜徉;
不再恐惧寒冷,冰霜……
你看,
阳光下的花朵正吐露芬芳;
盈盈欲滴,粉嫩罗裳,
那是你妖娆的容颜,
旖旎在光阴的陌上,
惊艳了时光……
在我心中,
你似清澈的小溪,
播撒欢快的笑语,
自此,我在欢快的山谷中歌唱,
生活不再孤迷茫……
你听,
潺潺的音符,
委婉而悠扬,一行行,
旖旎成璀璨的锈,
在洁白的宣纸上,
放射淡淡的光芒……
在我心中,
你是一滴雨露,
晶莹光亮,
温润我干涸的心房,
至此,我捡拾一枚枚文字,
种植在温暖的土壤,
收获的喜悦里,
有你叮咛的话语,
有你汗水的浇汲,
感谢有你,
我才会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
捕捉万紫千红,葱蓉幽绿!
是你,给我力量;
是你,鼓励我远航;
指引我迈向前进的方向;
我想,采摘一缕缕光芒,
种植你的诗行,
让璀璨的烟花铺满你的时光……
天空,一轮圆月妩媚了谁的.眼光?
那妖娆的身姿旖旎在谁的窗?
淡淡的光芒,
可否幽居身旁?
再也不离你的左右,
伴你,渡过每一个春秋漫长……
剪一缕春风,柔柔的~
采一滴雨露,润润的~
以光阴为笺,以岁月为墨~
轻轻把你墨染成一束梅朵,
花香弥散,
在灵动的韵律里,
缓缓绽放冰雪之巅,
你是我灵魂深处
一束永不凋零的花——
芬芳,
优雅——
自此,倾心,倾城——
沉浸在你若水的情怀,
再也走不出你的眼;
只因你,
播撒着软绵的情笺,
叫我怎能不痴恋?
只因你,
把柔情深重眸间,
叫我如何不流连忘返?
只因有你,
我的世界才会如此温暖——
只因有你,
我的世界才会萦绕美妙的旋律,
飘逸……
6、《诗》重点讲解
有关《诗两首》重点讲解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亲切交谈。再说,诗句也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
2、《未选择的.路》中的路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既然是选择道路,作者为何要写“未选择的路”,而不写已选择的路?
诗表面上似乎在写自然界的路,实际上是写人生的路。而诗人重点又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因为诗人主要是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其中一条,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所以选择务必要慎重。
3、读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觉得有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人生旅途难免受生活欺骗,遭受各种挫折和厄运,有的人从此消极沉沦,萎靡不振,有的人则会怨天尤人。而也有另一种人敢于面对现实、笑看人生、不为挫折所气馁、不为失望所颓废。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正义必胜,光明必将到来,诗人正是这种人。他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来自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这对每一个人都是有所启迪的。
7、《诗》名句欣赏
有关《诗四首》名句欣赏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诗句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名句欣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全诗的主旨句。打湿了衣服有什么可惜的呢?诗人安慰自己,这话好像说得太平淡,因为事情太小,不值得这么强调一句。其实不然。衣沾并不只是说衣服被打湿,也象征了促隐居后的全部辛勤困苦。同做官时比较,如今的生活确实是艰难多了。但诗人不愿多说,一切艰苦都可以忍受,只要不违背自己的人生愿望。他的愿就是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上失去了自我,不要因为贪图物质的享乐而扭曲了自己的心灵。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早晨就下地,去锄掉田里的野草;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诗人毕竟是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自己也做了不少时间的官,而现在却从早到晚整整一天都弯着腰在田里干活,这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他一定会感到既辛苦又劳累。然而他的心情仍旧是好的,甚至,比原先更愉快些。带月荷锄归这句,景象写得是那么美,没有好的情绪是写不出来的。这并不是冷冰冰的交代,而是通过一定的形象渲染诗中的气氛。扛了把锄头,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往家走去,诗人的心情是颇感心满意足的。从这句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肯定、欣赏自己的人生选择。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历代广为传诵的名句,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被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称作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另一幅画面是长河落日,不仅准确地写出大漠落日的自然景观,而且融入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心灵体验和真切感受,既把自己的孤寂情绪不露痕迹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又不完全给人以哀愁悲伤的感觉。这两句自然天成,浑融有味,意境雄奇,耐人寻味,历来被人称之为写景的名句。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写到香菱学诗时和黛玉有一段对话,就道出了这两句诗的妙处。
4、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
这是诗中颔联所描写的景色:连绵的群山随着广阔的原野的展现而消失,浩荡的长江流入莽莽平原奔向远方。大荒是指广阔无边的原野。山随平野尽中的随字和尽字的配合使用,江入大荒流中的入字和流字的配合使用,写出了群山逐渐消失,长江由近而远的真切的动态。
这句诗中的画面极其广阔,其中群山的消失,平原的广阔,江流的邈远等景象,都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等雄伟的画卷。尽管这些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和所体现的情趣与《渡荆门送别》不尽相同,但它们同样为人们描绘出了尺幅千里的雄伟画面。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广泛引用。诗句本写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之状,可以想见。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就会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会豁然开朗,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这就是此句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人读后都会感到,人生的某种境遇,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诗句感人亲切。因此这两句诗也常被用以表现遇塞而通、豁然开朗的喜悦,或比喻治环境、人生境遇看似无望却忽逢转机的情形等。
8、《诗》疑难解析
有关《诗五首》疑难解析
1、一词统摄的构思美:
《饮酒》中“心远”一词是全诗的诗眼,它统摄全诗,不仅对前三句作了总结性的说明,而且开辟了后半首的境界,正因为“心远”无世务缠身,所以能够于东篱下自采菊,于闲暇中望山,得见群鸟于夕阳中还山的美丽景色。大自然的和谐,倦鸟还山的启迪,给诗人以感触,陶醉于心领神会之中,不须多言,也无必要多言。这些都因为“心远”超脱尘俗,融于自然。
2、从《饮酒》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具有怎样的思想?
陶渊明的诗没有奇特玄妙的想象和夸张,没有灵山秀水的描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常见的农村景物,平凡的村居生活。正如诗中所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这些普通的景物里,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蕴含着诗人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他多描写田园风光,或抒发自己村居生活的感受,也是表明自己对丑恶污浊现实的憎恶,对真切自然生活的追求。本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即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3、怎样看待李白诗中的'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
李白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但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对理想生活和理想治进行着热烈的追求,可当时是一个危机四伏充满矛盾的时代。现实的残酷使他的思想处在一个倚伏纠结的状态。本诗中,是他治上的低潮时期,心中充满着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他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但他毕竟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乐观精神还是他思想的中心。结尾处,他就幻想理想总有实现的一天,直言“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关于“南村群童”段的分析理解:
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是不是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呢?有的,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了。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5、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节的时候,就知道他不事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如果说读到“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时候,对他“叹息”的内容还理解不深的话,那么读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破受冻死亦足”,总该看出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吧!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愈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9、《诗》知识延伸
有关《诗五首》知识延伸
1、田园诗:
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主要描写美好的田园景色和悠闲的村居生活。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以后又有南齐谢,唐代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
隋唐以来一百几十年中,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生活渐渐关心,对边塞的知识也丰富了,他们对边塞不仅不感到那么荒凉可怕,而且还感到新奇。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在这种形势下,从隋代以来,边塞诗不断增多,到盛唐时期,边塞生活已经成为诗人貌同关注的主题。但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是有边塞生活体验的.高适和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也有值得注意的成绩。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大大地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3、判官:
唐代节度使等大员,可委派幕僚协助判处务,称为判官。
4、都护:
官名,汉宣帝时,置西城都护,管理西城三十六国。唐时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
5、瀚海:
瀚海,其含意随时代而变迁。两汉六朝时是北方的海名。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霍去病击匈奴左地,出代郡塞二千余里,登临瀚海而还”。因此,有人考证,既云“登临”则是“山”而非“海”。唐代的瀚海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元代刘郁《西使记》中所谓“瀚海”,即古金山,(今阿尔泰山),明代以来用“瀚海”指称戈壁沙漠。
6、江:
“江”指两端施以兽角的硬弓。古代制弓用柘木、鹳筋、兽角、胶、麻等材料,弓背柘木两端施以兽角,可以增强弓弦拉力。不施兽角的弓拉力相对较弱。因此,“江”即为硬弓的代称。
10、《梦尘雪羽》诗
《梦尘雪羽》诗3首
问世
深巷幽幽渗犬吠,夜半清现叩门扉。
窗暗无影人皆累,鼾声阵阵月悠寐。
椅暗辉茶香微,薄书轻留忧思泪。
乾坤悠悠江河悲,千古英雄又怎畏。
迎兔
皓月流水清故乡,微星静移点梦香。
甘泉碧螺写醇江,琵琶伊人描律翔。
玉兔下俗世逛,徒留嫦娥寒宫荡。
冬去冰释暖如阳,春落详瑞艳如芳。
自嘲
月漫西楼寒如霜,风清云淡书苍茫。
去日无声徒留伤,怎奈孩童少时狂。
悠悠乾坤戏沧桑,江水东流皆彷徨。
几时沉醉几时醒,笑叹不比小儿郎。
奠
静夜轻流月如霜,卧听钟声撼谁窗。
江水东流是沧桑,怎奈永无回头浪。
流芳百世化土黄,炎黄子孙嗜粮香。
泪落留痕魂游荡,悲浑合总是伤。
叶思
月光无声奏雅韵,
古城写生书年轮。
伊人憔悴欲举樽,
椅窗思日月浑。
11、《外国诗》的审美鉴赏
有关《外国诗两首》的审美鉴赏
方寸之间的大气美
《蝈蝈与蛐蛐》短小精致,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冬两季的具体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两种昆虫的吟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演出。但是这种描写表现出了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美境,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着墨不多却以少胜多,富有内涵,“方寸之间天地阔”,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角度到,匠心运,大气至极。
言此意彼的含蓄美
《夜》这首短诗,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诗歌相当的内容在于展示夜的静谧,可是从表面文字看,见不到一个“静”字,极为含蓄,意境深远。第一节中,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秋鸡也不再喧嚷,调动视觉和听觉器官发挥作用,不言静而静自现。到了第二节后,潺潺的流水在轻轻地歌唱,更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12、大班毕业诗《师生情》
大班毕业诗《师生情》
大班毕业诗《师生情》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大班毕业诗《师生情》是让孩子们感受诗歌中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同伴的依依不舍的情感。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站在这里,
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
我是多么欢喜。
再过几天,我就要进小学,
做个一年级的小学生,
坐在明亮的教室里,
读书、写字,多么神气!
亲爱的老师、阿姨,
我有许多话想告诉您,
一年前,我第一次到这里,
玩具扔满地,
有时还耍小脾气。
今天,站在这里的还是我自己,
脸上再也没有泥,手帕、袜子自己洗,
还会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
懂得了很多道理。
亲爱的老师、我从心里感谢您!
再见吧,老师!
以后,我一定来看您,
向您报告我的学习成绩!
幼儿1:老师我们走了 你会想我们吗?
老师2:我当然会想你们 我真的.很喜汇们 也舍不得让你们走 你们走了
老师心里会很难受的
1:老师 我们舍不得走
2 你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 老师希望你们到小学以后好好学习争取做优秀的小学生好吗?
1 老师我们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再见~~
13、初中语文【兰诗》说课稿
初中语文【兰诗》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著我旧时裳傍地走阿姊
2.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位花木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成为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北朝民歌【兰诗》。【兰诗》又叫【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三、朗读指导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老师范读,做到标准正确
3.优生范读
4.自读体会
5.抽查朗读
四、疏通大意。
1.学生自己疏通字词含义,有不明白的问老师,准备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2.抽查三个学生复述
3.老师评价纠正
注: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五、几个问题(讨论解决)
1.提问;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已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
(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2.提问: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从缘由、出征想家、促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3.提问:第5自然段写木兰促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促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4.提问: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六、小结
【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缘由、恋别、促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七、作业
A.1.课后练习一至四题。2.预习《卖油翁》翻译在作业本上
B.默写
[说课精要]
本文主要在熟读基本成诵的基础上理解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
14、鉴赏张孜的《雪诗》
鉴赏张孜的《雪诗》
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 捣椒泥四壁。
到处红炉, 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 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 手脚生皴劈。
张孜生当唐末治上极其腐朽的懿宗、僖宗时代。他写过一些抨击时、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遭到当权者的追捕,被迫改名换姓,渡淮南逃。他的诗大都散佚,仅存的就是这一首《雪诗》诗分三层: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八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两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
诗以“长安”开头,表明所写的内容是唐朝京都的见闻。“大雪天”,说明季节、天气。雪大到何种程度呢?诗人形象地用“鸟雀难相觅”来说明。大雪纷飞,迷茫一片,连鸟雀也迷失了方向,真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这就为后面的描写、对比安排了特定环境。
以下,以“其中”二字过渡,从大雪天的.迷茫景象写到大雪天“豪贵家”的享乐生活。“捣椒泥四壁”,是把花椒捣碎,与泥混合,涂抹房屋四壁。汉未央宫有椒房殿,乃皇后所居之室。这里写“豪贵家”以椒泥房,可以想见室内的温暖、芳香下华丽。
“到处红炉”两句,写室内的陈设。既然是“豪贵家”,他们陈设之富丽,器物之精美,自不待言,但诗中一一撇开,仅选择了“红炉”“罗幂”两件设施。“红炉”可以驱寒,“罗幂”用以挡风。红炉“(燃烧)”而“到处”,言其多也;罗幂“下”而“周回”,言其密也。这表明室外雪再大,风再猛,天再寒,而椒房之内,仍然春光融融一片。
“暖手调金丝”四句,写“豪贵家”征歌逐舞、酣饮狂欢的筵席场面:歌女们温软的纤手弹奏着迷人的乐曲,姬妾们斟上一杯杯琼浆美酒。室外雪花纷飞狂舞,室内人们也在醉歌狂舞,直至人疲身倦,歌舞仍然无休无止,一滴滴香汗从佳人们的俊脸上流淌下来……。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手脚生皴劈”,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这两句扣住大雪天“鸟雀难相觅”这一特定环境,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在这大雪飞扬、地冻天寒的日子里,“饥寒人”还在劳作不已,为生活而奔走,为生存而挣扎。这就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岂知”,很有份量,不仅是责问,简直是痛斥。作者愤怒之情,表露无遗。
《雪诗》在前二句环境烘托之后,把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绘出三幅图画: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前两幅是静状,后一幅是动态,都写得色彩丽,生动逼真,而在篇末,“岂知”一转,翻出新意,揭示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扩展、深化了主题思想。对比是《雪诗》在艺术手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色。这种对比,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和诗的内容取得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全诗用入声韵,读来给人一种急切悲愤而又郁结难伸之情,感人肺腑。
15、《秋天的雨水,我的雨水》14行诗
《秋天的雨水,我的雨水》14行诗
安静的秋天的雨水,我的雨水出奇的安静
早晨的窗外都是大大小小的叶子。回忆中的你
安静的你。我在你之中,回忆像一个个积满水的池塘
明亮的玻璃一样,树木望见自己的影子
我的女子离开了,在雨水之前
在火车开去异地途中的修路人的眼睛下
我们像两段刚刚接好的枕木
吻合的鞋子一般,正好适合行走,流浪,分隔一方
这想念是什么样的雨水烧着天空啊
为什么我懂得想念你时,所有的鸟群都逃离了秋天呢
背叛的黑夜一样,我欺骗了我的女子
欺骗,背叛。野蛮的野牛一样在夜晚的'田野里打斗
我的野蛮是一句谎话啊
谎话一样真实到。爱你就要听着雨水而不出声
《夜的黑,我全部的黑》
夜的黑,我全部的黑被一盏灯围绕
红的伤口中露出白色的骨头和凋谢的小花
一句话的温度里是石头的跳动
沉缓的脉搏一样你让我认为自己拥有一个海洋
是一个海洋。一个世界的风沙和雨水
也诉说不清我对你的爱意和忏悔
秋天下的一片田野特别温柔,我女子的温柔是一群温柔的马
跑过暮色不见了。月光下总有一些开花的声音
试图说话啊!说出我也并不是太黑
黑的黑麦也有光芒,我就应该爱着你而不提别的
如果开口就是离别,那么我愿意接受失败
翩飞的蝴蝶一样在夜晚的风里越逃越远
我相信黑夜之后就是黎明,可不像是黎明
最黑的黑等待着有人从花园中醒来
《失去的,我们之间》
都去了,顺着一条河流,顺着八月那些放牧人的眼睛
我感觉风在搅拌深沉的暮色
割草机一样打下满地的豹子身上的花纹
难道伤害就是这样的,我想要的?伤痕在哪里
看着那些花瓣儿小船我就会想起你
八月里她们多么幸福,好像乡野上的满树锈
你的怀抱里自有一堆柴火,烧着天空
围绕着我们的也不是田野,而是从夜晚中飞出去的
一只只鼓着小火把的萤火虫
哦,是的!好像还有别的虫子在我们身旁
寂静的好像要说话。可我们只是沉默
沉默的天空就是那面整夜都响着的小鼓
就响了一下吧!现在
所有的沉默都等于面对这些的距离
《破碎的,花瓶的口》
让我说着阳光洒落在窗外的早晨而不失去你
失去的只是河流干枯的泪水
你看河床上那些可爱的鱼和石头
就是我们爱的见证。有一条裂痕好像花瓶的口
我只轻轻碰了一下。那么一点的力气
就翻乱了整个白天的雨水
掉在地上的花瓣和叶子一样疼痛地砸到眼睛
难道爱你就要承受一切的破碎
可我承受的不仅仅是雨中有人路过街道
而不见你来。如果你的来
只是风吹落花盆。就不应该有闪电把秋天吵醒
要是醒来还是那只小猫躺在身边
就是应该是你
可我怎么也等不到天气清和,凉风阵阵
°喜欢的,这花朵》
我的星,我最亮的十支火把
在秋天最明亮的夜晚里结成水池上快要枯萎的荷
你说你喜欢这样的,我这样写给你的话
简单的没有任何修饰和花开。简单到我们不知道
月光是怎么从树枝洒落在这些夜晚里的
哦,有一句话是夜鸟游动在头顶
我回忆我们在一起,锈与我们联系在一起
一起的小路上慢慢的沉默着我们的呼吸
我们的呼吸里有一朵至今仍旧开着的花
那香味让我想到在乡下
一夜雨水就是一个人全部的花朵和想念
难道不是爱你?除了这样
我还能怎样?我喜欢看着这些花盛开
如果没有了,我就和他们一样的沉睡地闭上眼睛
《火红的石榴,让人发现了》
离开的火车一样离开,这日子忽然放晴
白云片片的鸽子翅膀振动的声音中
我像逃离大火的野草一样
站在秋天里。庚脸的是天空透明的窗纱
我的房间阴暗,生长植被的七月有人从远方坐着云朵
经过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峰来看你
我的女子美丽。羞愧的向日葵一样站在平原里
迎接着每天的日出或日落
后来我看见火焰,连我自己也变成了火焰
那样火红的石榴,让人发现了
村庄像秋天里少有的一声鸟叫。有一间屋子
有一盏灯,有你坐在柔和的火光下
真的很好。我想要的全部有了
被人发现就发现吧!反正都是我想给你的
16、卖花声·怀古原文及赏析
原文:
卖花声·怀古
作者:张可久
朝代:唐朝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译文:
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注释:
⑴阿房(旧读ēpáng):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阿房宫仅前殿即“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但实际上没有全部完工。全句大意是说,当年秦始皇曾在华丽的阿房宫里观赏歌舞,尽情享乐。
⑵金谷名园:在河南省洛阳市西面,是晋代大官僚大富豪石崇的别墅,其中的建筑和陈设异常奢侈豪华。
⑶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河堤。缆龙舟:指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
⑷东风还又:现在又吹起了东风。这里的副词“又”起动词的作用,是由于押韵的需要。
⑸“美人”句:言楚汉相争时项羽战败自刎乌江。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被汉围困。夜里,他在帐中悲歌痛饮,与美人虞姬诀别,然后乘夜突出重围。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边自刎而死。这里说美人自刎乌江,是这个典故的活用。
⑹“战火”句:言三国时曹操惨败于赤壁。公元208年,周瑜指挥吴蜀联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大。
⑺“将”句:言东汉班超垂老思归。班超因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给皇帝写了一封奏章,上面有两句是:“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肃),但愿生入玉门关”。见《后汉书·班超传》。
⑻秦汉:泛指历朝历代。
⑼涂炭:比喻受灾受难。涂,泥涂;炭,炭火。
赏析:
这组曲子由两首小令曲组成。下面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先生对这组曲的.赏析。
令曲与传统诗词中的绝句与令词,有韵味相近者,有韵味全殊者。这两首怀古的令曲,前一首便与诗词相近,后一首则与诗词相远。
第一首曲子开头先用三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骊山建阿房宫行乐,二是西晋富豪石崇筑金谷园行乐,三是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游乐。这三个典故都是穷奢极欲而不免败亡的典型。但这组仅仅典出事情的发端而不说其结局。“不堪回首”四字约略寓慨,遂结以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这是诗词中常用的以“兴”终篇的写法,同时,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热一冷,一兴一衰,一有一无,一乐一哀,真可兴发无限感慨。这与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首曲子的长短参差,奇偶间出,更近于令词。不过,一开篇就是鼎足对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时、不在一地且不必关联(但相类属),这是它与向来的“登临”怀古诗词有所不同之处。
相比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这首在手法上似乎与前首相同,也是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凑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普通老百姓,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在这种对比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在语言风格上,此曲与前曲的偏于典雅不同,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两首相比,这一首是更为本色的元曲小令。
这两首怀古元曲,在内容上极富于人民性,无论是抨击社会现实,还是审视历史,都称得上是佳作。
-
- 《望月怀远》阅读答案
-
2023-11-30 09:40:57
-
-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阅读答案
-
2023-11-30 09:38:34
-
- 安全教育教案20篇最新
-
2023-11-30 09:36:11
-
- 大班育儿心得
-
2023-11-30 09:33:49
-
- 房地产开盘活动策划
-
2023-11-30 09:31:26
-
- 文明上网教案一等奖
-
2023-11-30 09:29:03
-
-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
2023-11-30 09:26:41
-
- 成与功现代文阅读答案
-
2023-11-30 09:24:18
-
- 科学课教学工作计划
-
2023-11-30 09:21:55
-
- 房地产营销策划精选案例
-
2023-11-30 09:19:33
-
- 最新大学生的实习报告范文
-
2023-11-30 09:17:10
-
- 语文说课稿初中
-
2023-11-30 09:14:47
-
- 《麦哨》教学设计一等奖
-
2023-11-30 09:12:24
-
- 纪检监察工作计划精选
-
2023-11-30 09:10:02
-
- 月光下的看望阅读答案
-
2023-11-30 09:07:39
-
- 年终总结报告范文15篇
-
2023-11-30 09:05:17
-
-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
2023-11-30 09:02:54
-
- 经济普查工作总结
-
2023-11-30 09:00:31
-
- 物业公司工作总结
-
2023-11-30 08:58:09
-
- 小学家长会总结
-
2023-11-30 08: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