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喔网 > 范文 > 正文

​吴士阅读答案

2023-11-30 04:29 来源:最喔网 点击:

吴士阅读答案

1、吴士阅读答案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遇元季乱,张士诚①称王姑苏,与国朝②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③为将,听自募兵,戒④司粟吏勿与较嬴缩⑤。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

image.png

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⑥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⑦。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注】①张士诚:出身盐贩,曾与朱元璋争天下。朱元璋破平江时被擒,自缢死。②国朝:指明朝。 ③俾:使。 ④戒:告诫。⑤嬴:同“赢”。嬴缩:盈亏,这里指多少。 ⑥李曹公:指李文忠,朱元璋的姐姐之子,封曹国公。⑦格:抗拒。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谓举世莫及( ) ②士谒士诚曰( ) ③士诚以为然( )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26.文中的吴士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24.(3分)①没有谁 ②拜见 ③ 对

25.(2分)(他)尤其喜欢谈论兵法,每次说起必定推崇孙子和吴起。

26.(3分)吴士是一个自夸、大言不惭、只会纸上谈兵的人。

2、吴士阅读答案

吴士好夸言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言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皆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六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高:夸耀

B、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 季:最末

C、与国争雄,兵未决 决:决战

D、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 较:计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尤善言兵,谈必推孙吴 / 吾善孙吴法

B、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 / 甲兵莫利于姑苏

C、王果能将吾 / 未尝能将兵也

D、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 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

3、比较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意义是否相同,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形势莫便于姑苏 ②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③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

④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 ⑤士诚以为然

A、①②⑤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B、②③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C、②④⑤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D、①③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士请求张士诚任命自己为将领,并断言自己定能夺取中原。其实,吴士是个只会阿谀奉承,纵酒享乐的`吹牛大王。

B、吴士虽然善谈兵法,但他不善用人。他在钱塘招募的全都是些无赖懦弱之人,一上战场,不战自溃。所以说,吴士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用人不察。

C、吴士自夸擅长谈论用兵之法。他对当时各方面情况的分析,深得张士诚的赞同。实际上,他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懂得行打仗,更不敢与李曹交战,只落得个被俘被杀的结果。

D、吴士自以为熟知三国时期吴国行作战的兵法,因而自恃才能无人能及,骗得张士诚的信任与重用,最后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

① 攻 人 之 恶 毋 太 严 要 思 其 堪 受 教 人 以 善 毋 过 高 当 使 其 可 从

② 为 恶 而 畏 人 知 恶 中 犹 有 善 路 为 善 而 急 人 知 善 处 即 是 恶 根

--明·洪应明《菜根谭》

5、请用斜线为上两段文字断句。

6、请从上两段文字中任选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

1、C(C项中,决应解释为有结果,分胜负。)

2、A(A项中两个善都解释为善于。B项中前一个兵解释为兵法,后一个兵解释为兵器;C项中前一个将解释为拜......为将,后一个将解释为率领;D项中前一个及解释为赶得上,后一个及解释为和、与。)

3、C(①项中,形势在文中的意义是地形地势,在现代汉语中意义是时局发展的趋势;③项中,丈夫在文中的意义是成年男子,在现代汉语中意义是女子的配偶。)

4、C(A项错在,阿谀奉承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错在,吴士不是真的善谈兵法,而是他自以为善谈兵法,他失败的根本原因也不是用人不察,而是纸上谈兵;D项错在,对文中孙吴的理解应为春秋时期的孙武、吴起,而不是三国时期的吴国。)

5、①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②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6、①批评别人的过错不要太严厉,要考虑到让他能够承受;用善行来教导别人不要要求太高,应当让他能够做到。②做了坏事却怕别人知道,作恶之中还有改过向善的良知;做了好事却急于让别人知道,为善之时就会产生作恶的根源。

参考译文:

吴地有一男子喜欢说大话。(他)自己夸大自己的才能,说全天下的人没有能赶得上他的。(他)尤其善于谈论兵法,谈论兵法必定推崇孙武、吴起。正值元朝末年社会动乱,张士诚在苏州称王,与元朝争雄,战争没有最终定胜负。这个男子拜见张士诚说:我看当今天下的时势,地形地势没有比苏州更便利的,粮食布匹没有比苏州更富有的,盔甲兵器没有比苏州更(坚固)锋利的。但是(您)不能称霸的原因,在于您的将领太差啊。如今您的将领,都是任用一些拙劣的男人,作战却不知兵法,这(只是)像老鼠一样的打斗罢了。您果真能让我做将领,中原一定可以得到,对于战胜那些弱小的敌人又有什么(困难)呢!张士诚认为是这样。就让这个吴地男子做将领,听任(他)自己招募士兵,并告诫管粮的官吏(在分发粮食时)不要和(他)计较粮食的多少。这个男子曾经到钱塘游玩,和一些无赖懦弱之人交往,于是(他)就到钱塘去招募士兵。那些无赖都跟随他,其中获得官职的有几十人,每月消耗的粮食要用万来计算。(他)每天与这些招募来的人只谈论一些击打刺杀坐下起立的方法,空闲时就杀牛备酒,与他招募来的那些人聚在一起喝酒,未曾(看他)率领士兵(练习作战)。李曹公攻破钱塘,这个吴地男子和他的部下逃跑,一点也不敢与敌人格斗。(李曹公)搜查抓住了他,押到辕门杀死了他。(他)临死时还说:我擅长孙武、吴起的兵法。

3、吴宫遗事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吴宫遗事

越心未平,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捭(bǐ)参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查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伯(pǐ)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于其身之亟高,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用事。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③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⑦:伯,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这句意思是说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小题1:解释下列文中划线的词。(2分)

(l)毕九层而不奏

(2)固不暇为王之视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夫差不悦,伯以代焉。

小题3: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1)完成(造好) (2)本来

小题2:夫差不高兴,让替换了伍员。

小题3: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

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毕的意思是:①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②完毕,结束;③都,全部;④星名。结合文章内容,毕在这里是完成的意思。固的意思有:①坚固;②鄙陋;③本来;④通“故”,所以,因此。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小题2:试题分析:注意“悦”是高兴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代是替换的意思。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小题3:试题分析:从“王赐员死,而用事。明年,越入吴。”知道吴国的结局,国家灭亡了,原因是因为:“夫差不悦,伯(pǐ)以代焉”而且进谗言说:“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

点评:分析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翻译概括出来,要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分析原因要从原文中找到根据。

4、吴宫遗事阅读答案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⑧: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拓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

③俾:使。

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⑦:伯,吴国太宰。

⑧倡:宣扬。

⑨这句意思是说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

⑩用事:专权,当权。

18.解释文中加▲的词。(3分)

①兵:

②毕:

③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3分)

①夫差不悦,俾以代焉。

②岂臣之欺乎!

翻译:

20.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2分)

答:

答案:

(8分)

18.①队(士兵)

②完成(造好)

③本来

19.①夫差不高兴,让替换了伍员。②哪里是我欺骗呢!

20.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

5、吴宫遗事阅读答案

吴宫遗事①

罗隐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伯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⑧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于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性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官: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官室。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③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子骨,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⑦:伯拓,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这句意思是说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鱼: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

(l)兵:( ) (2)毕:( ) (3)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夫差不悦,伴据以代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巨之欺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队(士兵)(2)完成(造好)(3)本来

2.

(1)夫差不高兴,让替换了伍员。

(2)哪里是我欺骗呢!

3.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

6、吴宫遗事阅读答案

吴宫遗事①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事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喜否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⑧:“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喜否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 ③俾:使。 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⑦喜否:伯喜否,吴国太宰。 ⑧倡:宣扬。 ⑨这句意思是说喜否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 ⑩用事:专权,当权。

【小题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音节停顿。(标两处)(2分)

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

【小题2】解释文中加划线的'词。 (4分)

(1)兵( ) (2)毕( )

(3)固( ) (4)明年(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岂臣之欺乎!

【小题4】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3分)

答案

【小题1】(2分)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

【小题1】(4分)(1)队(士兵) (2)完成(造好) (3)本来 (4)第二年

【小题1】(2分)哪里是我欺骗呢!

【小题1】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来分析历史教训即可。

7、送吴筱轩门序阅读答案

光绪六年,国家以索取伊犁地,再遣使至俄罗斯。议未决,于是征调劲旅,分布诸边为备,命宿将统之。而山东登、莱、青诸郡,三面阻海,其燕台尤当番舶往来要隘。有诏命山东巡抚周公督办山东务,而以浙江提督吴公副焉。

吴公于时方留防江南,且行,谓裕钊:“吾实驽下,不任是。又始至,人与地不相习,吾之心实惴惴焉。吾早夜以思,尽吾力之所能为,其济若否,则听之。吾以诚自处,而以谦处人,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若是义免乎?”

裕钊曰:“大哉乎!以实心任事,事无大必济,能下人者,众附顺功集焉。公诚率是言而允蹈之,奉以终始,宁惟山东,虽以济天下可也。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而士大夫喜以智能名位相矜。自夷务兴,内自京师,外至沿海之地,纷纷藉藉,译语言文字,制火器,修轮舟,筑炮垒,历十有余年,糜帑金数千万,一旦有事,责其效,而茫如捕风。不实之痼,至于如此。海外诸国,结盟约,通互市,帆樯错于江海,中外交际,纠纷错杂,国家宿为怀柔包荒,以示广大,虽元臣上公,忍辱含垢,一务屈己。而公卿将相大臣,彼此之间,上下之际,一语言之违,一酬酢(zuò,朋友间酒食往来)之失,莫肯先下。置国之恤,而以胜为贤,挞于市而谇于室,忘其大耻而修其小忿,何其不心竞(以贤德相胜)者欤?国之所以无疆,外侮之所以日至,其不以此欤?今公之所称,故乃一反是,异乎今之君子者矣。中丞周公,故与裕钊旧也,裕钊夙知之。其执诚与谦,宜亦与公同。二公协恭同德,揖志(同心同德)以辑(治理)东土,裕钊挢首而眄成功之有日。

公行矣!公之往,其驻师必于登州。吾闻登州城之上,有蓬莱阁焉,自昔海右雄特胜处也。异日者公与周公大功告成,海隅清晏,裕钊虽老矣,犹思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斯阁,称述今日之言,而券其信,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虽二公,其亦韪裕钊为知言乎?其为乐岂有极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济若否 济:成功 B.命宿将统之 宿:住下

C.糜帑金数千万 糜:消耗,浪费 D.一语言之违 违:过失,不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 B.人与地不相习

北救赵而西却秦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能下人者,众附顺功集焉 D.异乎今之君子者矣

求人可使报秦者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勉励吴筱轩门“实心任事”,与同僚“协恭同德”,保卫国防,以使“海隅清晏”,语重心长,极其恳切。

B.作者对吴筱轩门“以诚自处,而以谦处人,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的处事原则大加赞赏。

C.作者对洋务运动持否定态度,认为“历十有余年,糜帑金数千万,一旦有事,责其效,而茫如捕风”。

D.作者描述了日后成功庆贺的愿景: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蓬莱阁,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而士大夫喜以智能名位相矜。(5分)

(2)置国之恤,而以胜为贤,挞于市而谇于室,忘其大耻而修其小忿,何其不心竞者欤?(5分)

4.B(宿:年老的,长期从事某事物的'。宿将:久经站阵的老将)

5.A(A都表并列。B前连词,后介词“同”。C前“……的人”,后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D前为介词,与……比;后为句中表停顿)

6.C(“对洋务运动持否定态度”不正确。作者是批判那些任事者“只好虚名,不务实际”)

7.(1)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掌权者喜好弄虚作假而造成的灾难更大,士大夫们喜好拿智能名利权位互相夸耀。(5分)

(2)把国家的祸患搁置一边,却争个人间的胜负,在公开场合互相声讨批评,在私下场合相互责骂,忘记了国家屈辱的耻辱,却记恨私人的小愤恨,为什么不以贤德相胜呢?(5分)

文言文翻译:

光绪六年,国家因为索取伊犁地区主权的事务,再次派遣使臣前往俄罗斯。双方商议尚未定下结果,于是征集调精锐的队,分布四周边境作为防备,任命有经验的老将作为统领。山东登州、莱州、青州等郡县,三面临海,其中烟台更是外国船只往来中国的要冲。朝廷下诏命令山东巡抚周公监督办理山东的事事务,浙江提督吴公(即题目中的吴筱轩)则作为他的副手。

吴公在当时正留守江南,快要出发的时候,对我说:“我实在是愚钝得很,不能胜任这个职务。再加上刚到那里,周围的人和环境都还不熟悉,我实在是很担心。我白天黑夜地想,要极力而为,至于成功与否,就听天由命吧。我以真诚的态度立身,以谦恭的态度待人,劳苦的事情抢在前面,邀功请赏的事情落在后面,像这样做的话能够免于失败的厄运吗?”

我说:“您的品德实在是伟大啊!以诚实的心做事的人,事情无论大小一定会成功,能谦恭待人礼贤下士的人,众人一定会依附他,做事就能成功。您果真能遵循这句话并诚实地履行它,把它奉为准则,岂止是山东,即使用它来救济天下也是可以的。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掌权者喜好弄虚作假更厉害的,士大夫们喜好拿智能名利权位互相夸耀。自从与外国交往活动兴起后,自京师到沿海地区,各地活动纷纷开展起来,翻译外国的语言文字,制造火器、轮船、建筑炮台堡垒,已经有十几年了,耗费了数千万的国库藏银,一旦发生战事,检查这些工程的成效,却如同捕风捉影一样不切实际。虚夸不务实的弊病,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海外各国,缔结盟约,开展贸易,船只交错于江河湖海,中外之间的交际纷繁复杂。朝廷一向采取宽容仁厚的策,以昭示天朝胸襟的广大,即使是首辅大臣,也要含羞忍辱,在对外事务上做的全是妥协退让的事情。然而到了公卿大臣之间,上级与下属的交际,一句话、一杯酒的过失都要耿耿于怀,互相怨恨嫉妒,谁也不肯退让。把国家的祸患搁置一边,却争个人间的胜负,在公开场合互相声讨批评,在私下场合相互责骂,忘记了国家屈辱的耻辱,却记恨私人的小愤恨,为什么不以贤德相胜呢?

国家之所以没有固定的疆界,外来的欺侮之所以一天天加剧,难道不是因为这些吗?今天您所声称的为人准则,正好与这些相反,与世人不同。中丞周公,也是我素日所了解的。他为人处事的诚恳与谦恭,也和您相同。您二位同心同德,齐心管理山东这块土地,我翘首期待您成功的那一天。

您上路吧!您这一去,必然会在登州驻扎。我听说登州城有一座蓬莱阁,逝时海上的雄奇壮伟的名胜。到您和周公大功告成的那一天,海疆宁静,人民安康,我即使老了,也会想着赶来同二位在蓬莱阁上一聚,谈起今天的谈话,验证其确实可信,遥望东海,凭栏共饮。即使是您二位,也要肯定我的话有一定智慧了吧?那时的快乐难道还有极限吗?”

8、送吴筱轩门序阅读答案

光绪六年,国家以索取伊犁地,再遣使至俄罗斯。议未决,于是征调劲旅,分布诸边为备,命宿将统之。而山东登、莱、青诸郡,三面阻海,其燕台尤当番舶往来要隘。有诏命山东巡抚周公督办山东务,而以浙江提督吴公副焉。

吴公于时方留防江南,且行,谓裕钊:“吾实驽下,不任是。又始至,人与地不相习,吾之心实惴惴焉。吾早夜以思,尽吾力之所能为,其济若否,则听之。吾以诚自处,而以谦处人,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若是义免乎?”

裕钊曰:“大哉乎!以实心任事,事无大必济,能下人者,众附顺功集焉。公诚率是言而允蹈之,奉以终始,宁惟山东,虽以济天下可也。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而士大夫喜以智能名位相矜。自夷务兴,内自京师,外至沿海之地,纷纷藉藉,译语言文字,制火器,修轮舟,筑炮垒,历十有余年,糜帑金数千万,一旦有事,责其效,而茫如捕风。不实之痼,至于如此。海外诸国,结盟约,通互市,帆樯错于江海,中外交际,纠纷错杂,国家宿为怀柔包荒,以示广大,虽元臣上公,忍辱含垢,一务屈己。而公卿将相大臣,彼此之间,上下之际,一语言之违,一酬酢(zuò,朋友间酒食往来)之失,莫肯先下。置国之恤,而以胜为贤,挞于市而谇于室,忘其大耻而修其小忿,何其不心竞(以贤德相胜)者欤?国之所以无疆,外侮之所以日至,其不以此欤?今公之所称,故乃一反是,异乎今之君子者矣。中丞周公,故与裕钊旧也,裕钊夙知之。其执诚与谦,宜亦与公同。二公协恭同德,揖志(同心同德)以辑(治理)东土,裕钊挢首而眄成功之有日。

公行矣!公之往,其驻师必于登州。吾闻登州城之上,有蓬莱阁焉,自昔海右雄特胜处也。异日者公与周公大功告成,海隅清晏,裕钊虽老矣,犹思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斯阁,称述今日之言,而券其信,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虽二公,其亦韪裕钊为知言乎?其为乐岂有极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济若否济:成功B.命宿将统之宿:住下

C.糜帑金数千万糜:消耗,浪费D.一语言之违违:过失,不和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B.人与地不相习

北救赵而西却秦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能下人者,众附顺功集焉D.异乎今之君子者矣求人可使报秦者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勉励吴筱轩门“实心任事”,与同僚“协恭同德”,保卫国防,以使“海隅清晏”,语重心长,极其恳切。

B.作者对吴筱轩门“以诚自处,而以谦处人,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的处事原则大加赞赏。

C.作者对洋务运动持否定态度,认为“历十有余年,糜帑金数千万,一旦有事,责其效,而茫如捕风”。

D.作者描述了日后成功庆贺的愿景: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蓬莱阁,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而士大夫喜以智能名位相矜。(5分)

(2)置国之恤,而以胜为贤,挞于市而谇于室,忘其大耻而修其小忿,何其不心竞者欤?(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掌权者喜好弄虚作假而造成的灾难更大,士大夫们喜好拿智能名利权位互相夸耀。(“患”、“莫”、“为”、“矜”各1分,句意1分)

(2)把国家的祸患搁置一边,却争个人间的胜负,在公开场合互相声讨批评,在私下场合相互责骂,忘记了国家屈辱的耻辱,却记恨私人的小愤恨,为什么不以贤德相胜呢?(“恤”、 “谇”、“修”、“何其”各1分,句意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宿:年老的,长期从事某事物的。宿将:久经战阵的老将。

小题2:

试题分析:A都表并列。B前连词,后介词“同”。C前“……的人”,后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D前为介词,与……比;后为句中表停顿。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能力。从文本看出作者是批判那些任事者“只好虚名,不务实际”而不是“对洋务运动持否定态度”。

小题4:

试题分析:(1)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患:祸患;莫:没有什么事联想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为:做;矜:夸耀(联系课文《陈情表》“不矜名节”)。

(2)注意以下得分点的翻译,恤:动词用作名词,祸患,灾难; 谇:责骂;修:忌恨;同样的词还有“修怨”;何其:多么。

9、“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相如常称疾避事。朔、皋不根持论①,上颇俳优②畜之。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

建元三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于汉。时,武帝年未二十,以问太尉田。以为越人相攻击,其常事,又数反复,不足烦中国往救也,自秦时弃不属。于是助诘曰:“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上曰:“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助乃斩一司马,谕意指,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罢。

助侍燕从容,上问助居乡里时,助对曰:“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助恐,上书谢称:“《春秋》天王出居于郑,不能事母,故绝之。臣事君,犹子事父母也,臣助当伏诛。陛下不忍加诛,愿奉三年计最③。”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节选自《汉书?6?1严助传》)

【注】①不根持论:不能坚持根本原则。②俳(pái)优:演滑稽戏的艺人。③计最:地方府上报朝廷的官员考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臣数诎诎:驳倒,屈服

B.于是助诘曰诘:责问,反问

C.自秦时弃不属属:隶属

D.阔焉久不闻问阔:阔气,富裕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严助“贤良”的一组是( )

①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

②武帝善助对,由是擢助为中大夫

③征伐四夷,开置边郡

④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⑤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

⑥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助在人才选拔中因善于对策而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在当时,严助是特别被皇上看重的贤良人士之一。

B.东方朔、枚皋因不能坚持根本原则,皇上有点把他们当作俳优看待。这正与严助的被重用形成鲜明对照。

C.在救援东瓯问题上,严助与太尉发生了分歧。皇上派严助调来会稽之兵,闽越之兵猝不及防纷纷撤退。

D.严助向武帝申请回乡做了会稽太守,因几年没有他的消息,武帝有所责备。严助惶恐谢罪,得到武帝宽饶,且被留在武帝身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4分)

(2)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6分)

答案:

4.D(阔:阔别,分别久)

5.B(①是说郡国荐举贤良,参加对策的有一百多人;③是说朝廷征伐四夷,开置边郡;⑤是说会稽太守想按法规拒绝(严助调兵)而不派兵。)

6.C(“皇上派严助调来会稽之兵,闽越之兵猝不及防纷纷撤退”不合文意。应该是会稽之兵还没到,闽越就引兵撤退了。原文“未至,闽越引兵罢”之句可作依据)

7.(1)只有严助与吾丘寿王被任用,而且严助最先被任用。(采分点:“唯”、“见”、“进”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现在小国因走投无路来告急求救,(如果)天子不救助,他们还能到哪里去求助,天子又凭什么来统治万国呢?(采分点:“穷困”、“振”、“安”、“子”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严助是会稽吴县人,严忌的儿子,也有人说是严忌同族人的子弟。郡国荐举有才德的人,对答皇帝策问的有一百多人,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好,因此只提拔严助一人为中大夫。后来又选拔了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严葱奇等人,他们同在武帝身边。这时征伐周边少数民族,开置边郡,队多次出动,对内制度,朝廷事务繁多,因此屡次选举有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于平民(平民出身),几年官至丞相,开东阁,延请贤士同他一起商议国家事务,朝见到天子,乘便谈论对国家有利之事。皇上命严助等人与大臣辩论,天子门客与公卿大夫彼此用义理文章互相对答,大臣们多次被驳倒。其中特别受皇上信任宠幸的是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常常称病回避事情。东方朔、枚皋不能坚持根本原则,皇上有点把他们当作逗乐解闷的滑稽优伶看待。只有严助与吾丘寿王被任用,而且严助最先被任用。

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出动队围攻东瓯,东瓯向汉朝告急求救。当时武帝不到二十岁,就此事问太尉田。田认为,越人互相攻击,对他们来说是经常的事,而且他们对汉朝态度反复无常,不值得烦劳中国前去救援,从秦朝时就抛弃了那里,不隶属于中国。于是严助反问田说:“只是担忧力量不够救援,德行不够覆盖,如果能够,为什么抛弃那里呢?况且秦朝连国都咸阳都抛弃了,哪里只是越地!现在小国因走投无路来告急求救,如果天子不救助,他们还能到哪里去求助,天子又凭什么来统治万国呢?”皇上说:“不值得与太尉商议。我刚即位,不想拿出虎符到郡国调兵。”于是派遣严助凭节杖到会稽调兵。会稽太守以严助没有调兵的虎符,想根据汉朝的法律拒绝,不派兵。严助就杀了一个司马,宣告汉武帝的意旨,于是出动队从海上前往救援东瓯。还没到,闽越就引兵撤退了。

严助陪侍皇上闲谈,皇上问严助居住在家乡时的情况,严助回答说:“家里很穷,被富有的连襟欺辱。”皇上问他想要什么,回答说,希望当会稽太守。于是皇上授予他会稽太守的官职。过了好几年,武帝都没有听到称赞严助绩的报告。皇上赐书说:“诏令会稽太守:你厌倦了宫廷,认为侍从之事劳累,思念故土,出京当了郡官。会稽东面连接大海,南面靠近诸越,北面靠长江。近来,阔别许久没有听到你的消息,把你的情况全部根据《春秋》经义禀告我,不要使用苏秦的纵横之术。”严助非常害怕,上书谢罪说:“《春秋》载,天子出居郑国,是因为不能孝顺母亲,所以失去天子位。臣子侍奉君主,就好像子女侍奉父母一样,臣严助应该接受惩罚。陛下不忍心杀我,我希望亲自进京奉上三年的考绩。”诏令同意,他于是留在京城担任侍中。遇到奇异的事情,武帝就让严助写成文章,写成的赋颂有几十篇。

10、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阅读答案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刘廷式为婚。后契阔①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②,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③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④。其后廷式管干汇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契阔:离别、分离。②瞽:盲,眼睛瞎了。③闺门:古代指女子卧室,此文中指夫妻关系。④阔略:宽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廷式尝坐小谴坐:

(2)廷式使人申前好  申:

(3)为文以美之美:

2. 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3. 用自己的话说,刘廷式有哪些博得苏轼称赞的义的行为?(3分)

4. 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运用了哪些方法?(2分)

参考答案:

1.(1)因为 (2)申述,说明 (3)赞美,称赞

2.廷式坚决不同意,说:我和你父亲有约在先,怎么可以因为你父亲的死和你的疾病而违背前约呢?

3.与之相约的老翁因病去世,他的女儿因病失明,成为官员后的.廷式还是不顾女方的反对,坚持履行婚约;婚后与盲妻相处和睦,妻子去世时哭得极其哀伤。

4.一方面从正面刻画廷式的语言和行动,直接突出其有情有义;另一方面从女方的反对、监察官的态度变化和苏轼的写文章赞美等角度,侧面衬托其美德。

11、塔阅读理解附答案塔阅读答案

塔阅读理解附答案塔阅读答案

《塔》阅读材料

阅读说明文《塔》,完成下列问题。

塔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悉堵婆”。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悉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我国现存唯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这庄塔高67.31米,共9层。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观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拱券。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惑,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也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塔》阅读习题

1、对文中提到的“刹”、“悉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悉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悉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悉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D、“刹”和“塔”是“悉堵婆”的不同称法,“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2、文中“它的创作构思”的“它”字指代的是( )

A、密檐塔B、嵩岳寺塔C、塔身为15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

D、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

3、对“山西佛宫寺释迦塔”和“河南嵩岳寺塔”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起源于印度 ②现存唯一 ③塔层为单数 ④塔身平面为12边形 ⑤用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 ⑥塔顶上有“悉堵婆”式的'刹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材料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建筑成就。

B、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审美趣味。

C、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塔”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D、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塔》阅读答案

1C

2B

3A

4C

12、活得有趣阅读答案 活得有趣阅读题答案

◆沙叶新

①话说川沙城南有位凡人、趣人。此人姓邱,名光明,今年六十有六。发花白,背微曲,身材偏矮,精神矍铄。性耿直,有江湖侠义之风。

⑦邱光明曾在饭店学徒。某次有干部来店检查卫生,因与经理熟稔,便盛赞饭店卫生能评第一。邱光明戆头戆脑,实事求是,说:“还有不少死角无空打扫,不能评为第一。”还领着干部看了这些卫生死角,气得经理勃然色变。

③邱光明极有悟性,任何事一学即会,一会便精。譬如杀鸡,虽是小技,但谁也不及他的手艺高强。某年,饮食业举行杀鸡比赛。哨笛一响,其他选手都迫不及待地操刀杀鸡,而他故意按兵不动,他说这就如同下象棋一样,叫“让先”。等别的选手已提着鸡颈放血时,他才飞速地举刀杀鸡,然后放血、烫鸡、煺毛、开膛、清理杂碎,动作纯熟,干净利落,以2分15秒的最快速度完成全部工序。此时,他见别的选手还在手忙脚乱地紧追慢赶,就A ,神气活现,骄傲地点起一根烟,还得意地将菜刀高高抛起再接住。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忘乎所以违反了比规则,最终屈居第二。

④邱光明善于杀鸡,也精于烹饪,在饭店二十余年,看也看会了各种菜肴的烧法。回得家来,便如法炮制,烧得一手好菜。某次他到浦西一家饭店,叫了一盘炒三丝。当菜端上后,他将经理请来,问道:“炒三丝吃什么?”经理说:“吃的是肉丝、火腿丝、冬笋丝。”他说:“不对!炒三丝吃的是刀工!三种丝要三种不同切法。”于是他详细示范了三种切法以及其他菜的种种切法,经理佩服得五体投地,以为他定是锦江名厨。

⑤他虽在饭店二十多年,仍是一名杂务工。他想不通,闹情绪,离开饭店,回家种草养花,还当上了县花卉盆景协会副主席,在县里破天荒地举办过花卉盆景展,轰动一时。

⑥但邱副主席仍想当名真正的厨师。说干就干,他召集以前的老同事,终于在家门前开了一家桃园饭店。开张那天,他亲自撰写对联:“有米三升开饭店,无花一朵号桃园。”对仗工整,平仄合律,语虽平淡,但B 。

⑦饭店开张后,食客盈门,生意兴隆。他烧的`菜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讲究艺术造型。他用马兰头、豆腐干丝、土豆、核桃肉为原料垒成的假山盆景(冷盆菜),青山绿水,可以乱真,使人不忍下箸。他每天最爱做的一件事是翻看顾客意见薄,看到高兴处,或加上评语:“诚如先生所说,敝人的桂鱼烧得确实堪称一绝,欢迎下次再来品尝,可八折优待。”或发表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厨师得千万知味亦足矣!”

⑧善作剧楼主人曰:邱先生者,普通百姓也。既无宏愿,也无功勋,一生孜孜以求者,不过是想当一名自认为不错的厨师而已。但邱先生却活得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活得有那么一点特个性,因而就活出了情趣,活出了味道,活得C ,活得潇洒脱俗。在芸芸众生之中,有如此活法者,不多矣!

30.请将下列四字词语依次还原到文中ABC处。

风流自赏雄心自见顾盼自雄

31.请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2.请结合语境,说说你对第⑦段画波浪线句中“知味”一词的理解。

33.你最喜欢邱光明个性中的哪一点?请结合文中事例说明。

34.积累链接:请写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的后两句。

活得有趣阅读答案

30. A:顾盼自雄B:雄心自见C:风流自赏

31.示例1:作者运用了“举”“放”“烫”“煺”“开”“清理”等一系列动词,一气呵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邱光明杀鸡时动作纯熟,干净利落。突出了他技艺之精湛。

示例2: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短句,两字或四字一句,简洁明快,与其杀鸡之快形成呼应,以句式之美衬托技艺之精。

32. “知味”本指知道味道,懂得滋味。在句中是指能够欣赏、懂得邱光明做菜艺术的人。

33.示例1:我喜欢他性格耿直,实事求是。如:邱光明在饭店学徒时,自曝其短,拱手让出已经到手的卫生评比第一。

示例2:我喜欢他率性而为。如:邱光明杀鸡比赛率先完成后,虽因抽烟抛刀屈居第二,但得意之态真实而可爱,让人忍俊不禁又心生亲近之情。(如:邱光明说辞职就辞职,说开饭店就开饭店。)

示例3:我喜欢他风流自赏。如:邱光明喜欢看饭店意见簿,和顾客留言互动,毫不谦虚。

示例4:我喜欢他有情趣。如:邱光明烧菜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讲究艺术造型。他做的冷盘菜可以乱真,使人不忍下箸。

3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阅读答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阅读答案

(一)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节选)

①“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有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

20、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3分)

21、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十分重要”?(4分)

22、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子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3分)

23、文中第⑤段中“由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

24、文中第⑤⑥两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段中的观点,举出一个自己的生活实例谈谈。(4分)

答案:

20、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21、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

22、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23、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

24、事实论证。举出典型、确凿、有代表性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看法,即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25、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样,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是一个有活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2分)举例略(生活中的点滴启发创新皆可)2分。

14、《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阅读答案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阅读答案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

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引自互联网)

题目:

12.第一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5分)

答:▲

13.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5分)

答:▲

14.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5分)

答:▲

参考答案:

12.现象:现在很多孩子不会讲甚至听懂绍兴本地话。

网友认为的原因:孩子缺少讲绍兴话的环境;绍兴话比较土,外地我人不容易懂(或:绍兴话的交流正在减弱)。

学者的解释:全球化时代,需要用公共语言交流方言的沟通交流价值不断减少,使用方言的机会也就不断减少,因而年轻一代对方言了解的也越来越少。

13.(1)方言里有亲切的乡土情。(2)方言里蕴含文化。(3)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更强。(4)方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点(或: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根)。(答出三点即可)

14.示例:

①我同意“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的观点。第一,现代社会讲方言的.环境越来越少,如果小的时候不学,长大后方言交流的环境就更少了,学习方言的困难也就更大了。第二,实践证明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从小讲方言的人在经过学校教育后都学会了普通话,因而“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不失为一个学习方言、普通话两不误的好方法。

②我同意“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的观点。第一,既然方言交流的环境越来越少,那么在课堂上营造这样的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英语学习的环境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主要是课堂。第二,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还可以学习方言背后的文化,增强我们作为绍兴人的自豪感,是具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

③我同意“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的观点。第一,工作需要与更多的人,包括本地人和外地人,中国人和外国人进行交流沟通,普通话作为公共语言会使交流更便捷更准确。第二,生活中用绍兴话交流,大部分人也都听得懂,而且更加亲切,可以准确表达很多普通话难以表达清楚的意思。

④我认为方言和普通话应该顺其自然地发展,我们不应该过多干涉。一种语言在没有使用价值的情况下消亡是自然规律,如果一种方言特别具有文化价值,我们也可以做些保护。但是对于大部分方言来说“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是人力所无法也无需阻挡的。对方言和普通话就应该一视同仁,让语言和语言对话,决定谁更适合在未来世界。

15、口技阅读答案

口技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8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

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参考答案

1、口技清朝

2、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3、B

16、春潮阅读答案

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是暖流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笫一颗粗大晶莹的水珠,宣告了春的来到。

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A.衷B.衰)竭。

朝阳处雪已(A.溶B.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终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轰响——开江了!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我和人们一起站在堤岸上,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整个大江的(A.坚B.艰)冰崩溃了。

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怒吼着,撞击着。

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滔滔的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

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没了,迫使它(A.训B.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

春水在阳光下欢笑着,在清风中舞蹈着,仿佛在告诉沿途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木,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1.给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

A.衷B.衰

A.溶B.融

A.坚B.艰

A.训B.驯

2.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进攻()增强()寂静()寒冷()

3.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从第2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请抄写在下面。

(写三至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挤”和“扯”这两个词表现了什么?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个词语最有力地表现了春潮的力量?()

A.奔腾汹涌

B.不可抗拒

C.山崩地裂

【解答】

1.BBAB

2.撤退

减弱

喧闹

温暖

3.(1)衰竭、融化、流、冲、响

(2)表现了春风不可抗拒的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b

17、浇花阅读答案

浇花 张丽钧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株装的杂草。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查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带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⑧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时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叫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在草从垃圾桶里翻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们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⑾“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占了光!“

⑿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 (选文有改动)

12、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完成下面表格。(4分)

称谓: --- ----

态度: --- ----

13、结合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4分)

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14、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的理解。(3

15、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16、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2、称谓:杂草 植物 花儿

态度:否定(忽视) 认可(接受) 肯定(尊重)

13、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①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妈妈对花儿的喜爱之情(相信花儿能感受到自己的爱,并茁壮成长)。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运用拟人手法,杜鹃“举着的‘笑脸’”,映衬出妈妈看到杜鹃花还在时的愉快心情。

14、示例:她的心被孩子触动了。她理解了孩子的做法,体会到孩子对弱小生命的呵护。她明白了孩子在照顾自己心爱的花的同时也呵护了她的花。

15、示例:渲染杜鹃花开的妖娆,为妈妈专心浇杜鹃花、拔掉儿子的“花儿”作铺垫。

16、示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爱心(微笑)和赞美(歌声)特别是平等尊重的意识去对待一切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