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喔网 > 范文 > 正文

​作文评改有什么策略

2023-10-25 14:28 来源:最喔网 点击:

作文评改有什么策略

精批略改多评讲──我的作文评改策略

作文评改包括批改、评讲两个方面。从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作文评改因为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往往比作文前的指导更有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概括为“精批略改出评讲”7个字,下面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精批略改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部是十分精细的,既能积极地肯定学生作文中细微的优点和小小的进步,也不放过诸如用错标点符号、誊写格式有误这样的小毛病。应该说这些老

image.png

师是很有责任心的,具备引导学生再修改提高的水平和能力。但现在有些人反对这样的“精批细改”,认为“教师积极性很高,学生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了。学生看到“满堂红”就皱眉头,看见惹人人注目的大叉叉就反感……”笔者并不赞成语文教师“只问耕耘,不不问收获”式的评改,更反对“少批”或“不批”就是对学生最民主的教育。后者显然缺乏辨证地思考:教师的批改,无论地细成粗略,只要能促使学生主动修改,那就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我们不应忽视,小学作文评改面向的是练习作文的孩子,他们学习语言需要课文这个范本,那么学习修改岂能离开范例,对师怎么可以随他们自己改去?叶圣陶先生曾“亲自逐字逐句地批改”了肖复兴初三时写的一篇作文(北京市少儿作文比赛的获奖作文),使复兴感到在“写作道路上迈出的脚步方才比较扎实一些”。因此在他的儿子开的作文时,肖复兴也“觉得应该像长辈待我一样,将一份诚心、耐心给予孩子”。在《我教儿子学作文》一书中,就有一辑收录了他具体帮助儿子修改的作文范例。给学生做个样子,让他们有法可依,我想小学语文教师是应该精批略改的。

既然提精批,又提略改,是否前后矛盾?笔者认为所谓的精批和略改是辨证统一的。“精批”并非就是一味的“多改”,而是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给予恰当的奖赏、指导、点拨,“改”的工作尽量交给学生去做。这样就可以比较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愿意去改、能够会改。具体批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启发性,“逼”学生动笔。理想的精批略改应该是这样的:老师的一个符号、一句评语,都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批改不会满足于指出问题,即使打上“?”,也明确导求学生提起笔来。“这句话不通,请改通顺”“这儿如加上心理活动就更为具体了,请把你当时炒菜时的感受写进去”“你的开头总是太长,入题慢。请你品味品味《落花生》、《燕子》,还有课外的许多散文佳作,思考:怎样开门见山,让开头引人入脸?并体现在自己的作文中”……

2.要评文,也要评人

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有意无意地把作文看作是一项技能,因而批改的重点总在遣词造句、煤篇布局上。如此“只顾到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的学生”(叶圣陶语),我认为再详尽的批改也是不完善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效的。学生作文的兴趣、态度,他们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等,教师更要“精细”的辅导、指导、矫正。所以,我对作文慢的就求“快”,对性格急的就求“稳”,对懒于观察的就求“勤”,对疏于构思的就求“活”,对敢于创新的就求“准”,等等。不惟如此,对学生暴露的思想问题从不听之任之,而是及时教育,给予正确的引导。

3.减少批改次数,追求批改效果

“精批略改”还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即遵循实效性原则,适当减少教师精批的次数。现在不少班级都有五六十个学生,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每个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要精批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更何况多批不等于精批。减少教师的批改负担,是为追求效率,把他们的精力和创造力集中到几次批改上。我的做法是一个学生每学期精批2到3次,上下学期至少都轮到一次。其余的批改则比较粗略,教师的这几次精批以一当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把它称为综合性会诊,所以批改的要求也比较全面,字词句方面的,思想态度方面的,既给予激励又明确问题,而且指出改正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接下上的几次略批,基本上就是围绕由综合性会诊确定的一两个修改重点展开,力求“药到病除”。实践正明,这种做法是可行的,效果显著。这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艺术。

4.给学生成功和快乐

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帅在批改作文时,不会老做医生,也不做难服侍的婆婆,而是像一个园丁,不光注意到剪莠除草,更注意到按时施肥浇水,帮助幼苗迅速地发育成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他都会欢欣鼓舞,大加褒奖,“这个词用得妙极了”“这句话把……写得十分具体、形象”“你这篇作文词通句顺,我为你的进步高兴,愿你再接再励”,如此等等、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乐。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文批改中这种效应尤其明显。评讲中也要注意这一点。两会结合效果更好。

(二)多评讲

多评讲,就是尽可能地增加评讲次数。本文在开头就强调了,评讲的走过场是造成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评讲是学生作文能力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因为学习受反馈推进的原则已是心理学界公认的一个教学原则。评讲座多多益善。只有多评讲,学生才会尽可能多地接受反馈,对自己的作文及时“扬长救失”;只有多评讲,才能多鼓励,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因为“无论这种奖励多么诱人,如果不能经常有可能得到的话,对行为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也只有多评讲,师生才会共同创进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学生就会在这种自由、自在、自觉的空气中激活思维,焕发创造活力,从而获得作文和人格的双重发展。

多评讲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尽可能多地接触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每学期规定的大小作文也就在16篇左右,这16篇作文老师指导的成分较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一些学生的作文潜力很难被老师发现。所以我另外开辟了以自由练笔为主的“循环日记”“随感作文”等、这样就拓宽了评讲的天地与资源,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可圈可点可评的作文。为了使多评讲收到应有的效果,我的做法有:

1.上好评讲课。评讲课是专门针对大小作文训练的,必须上好。

(1)多说好话。多说好话可以使学生肯定自我,激发潜能。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有被重视(关心、肯定)的渴望,所以不但要表扬好学生,更要肯定中下学生的进步。越是作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的表扬越要真心实意、大张旗鼓。一名学生在一学期中至少有一次被肯定的机会,使他感到他在教师、同学心目中是有分量的。

(2)共性问题师生共同修改。全班的共性问题,最好提供要修改的典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由老师和学生一起修改。教师们往往直接选用某一学生的作文作为典型,供大家“解剖”。这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我是自己动笔编典型。比如三年级上学们有一次写景作文,学生的语句比较完整,但普遍不够通顺。我就挑选了几个学生的作文,把他们的作文加以整合,自己“组成”了这样一个典型:“一走进门口就闻到香味,原来是菊花开了,有的菊花开了,还有的菊花没有开。月季花都开了。”师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不但把病句改得通顺,而且改优美了。不妨抄录如下:还没走进公园,我就闻到了一缕清香,原来是菊花开了。菊花竞相开放,千姿百态,有的像精致的小碗,有的像园溜溜的绒线球。它们在风中翩翩起舞,好像在欢迎我们。月季花也开得很热烈,似乎要跟菊花比美。

2.抓住一切时机多评讲。学生写得多了,不可能都在课上评讲,教师就要抓住一切机会。

我的做法是:

(1)如果批到好作文或有进步的作文.就随时拿到教室里跟学生一起分享。有时利用语文课上的一两分钟时间,有时是下午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读读作文、谈谈感受、议议问题、学生习惯了我的教学方式,也习惯了我随时给他们中的某一个以惊喜和指点。

(2)当面个别评讲。这样的形式可随时随地进行。师生沟通及时、真诚、充满理解,因而效果良好。我经常采用。

精批略改与多评讲是相辅相存的一个整体,前者需要后者去发挥作用,后者则以前者为源泉。精批略改组评讲追求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教师从裁判席走向与学生平等对话,致力于学生“自改”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育。因此就是将教师评改的心血汗水,不停地流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主动发展、自能作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