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喔网 > 句子 > 正文

​资治通鉴经典300名句(通鉴经典语录短句摘抄)

2023-06-17 23:23 来源:最喔网 点击:

资治通鉴经典300名句(通鉴经典语录短句摘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等人一起编撰的,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就是以历史的得失作为借鉴来加强封建统治。

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度的去索取,有节制的去使用,这样就会长久保持富足。“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并非不“取”不“用”,而是在“取”和“用”的时候要注意“度”和“节”,这样才可以做到“常足”。

二、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只有过而能改最重要,不是不犯过错才可贵。

三、同恶相济,自绝于天。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同样邪恶之人,互相勾结相助,就是自绝于天,无可救药。

四、人主患不推诚,人臣患不竭忠。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元年》。君王最忌讳的事情,就是不能够相互推心置腹。做臣下最忌讳的事情,就是不能够竭尽忠心。

五、尔不自晦,祸将及矣!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八年》。你不能够收敛自己的锋芒,祸殃就要到来了!

六、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一年》。得到人心国家就会兴盛,失去人心,国家就会灭亡。依仗仁德的人就会昌盛,依仗暴力国家就会灭亡。

七、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管理财政,常把养活老百姓作为首先考虑的问题。治理国家,最主要的是把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作为首要的问题来考虑,并按照一定比例支配钱财;同样,经营小家,也需要按照吃穿住行来分配钱财。

八、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君子、小人志趣同者,势必相和。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事情会以相同类别聚合,事物也会按群体区分。君子和小人如果志趣相同,就会势必相合。

九、除天下之害者受天下之利,同天下之乐者飨天下之福。

语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除去那些危害天下的人,就能够享受到天下的利益。能够与天下人们共同享受快乐的人,就能够与天下人们共同享受福分。

十、天子之道,与天同方,天不以地有恶木而废发生,天子不以时有小人而废听纳。

出自《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天子的法则与上天的法则是一样的。上天不会因为地上有恶劣的树木便停止万物的生长,天子也不应该因为时常遇到小人便废弃听取采纳意见。

资治通鉴经典300名句篇二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300多万字,耗时19年,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资治通鉴》记载历史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同时也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与《史记》并称为中国史学的两颗璀璨明珠。

《资治通鉴》24个名言警句让人沉思

1,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

做事不要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2,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

一个人能懂得智慧,而且口才很好,就是贤人。如果能坚强和有毅力,那就更好了。

3,行于霜上而知严寒冰冻将至。

当你走在霜冻上之后,才会真正的知道严寒将至。

4,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

改变自己脾性有方法,聪明的人要戒除处于敏感的毛病,勇猛刚强的人要戒除太暴躁的毛病,善良温良者要戒除不果断的毛病,而心胸广博的人要戒除遗忘细节的毛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中和全面,那些小人虚伪之徒就不敢轻易冒犯了。

5,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圣人用人,好比工匠选材料,应选取他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

6,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做人如果德才兼备,那是圣人。如果才华和品德都没有,那是愚人;如果德性高但才华低,可以称为君子;如果才华高而德性低,无论如何都是小人。

7,牧心者,牧天下。

善于把握人心的人,可以把握天下。

8,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开始做事选择了困难的,则碰见容易之事,很轻松就搞定。能够规避自己短处的人,则碰见自己所擅长的,则很快就可以做成。

9,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人只有到了又聋又痴的老年,才会呆在家里不出门。年轻人要多出去闯荡,建立功业。

10,秤砣虽小压千斤,以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秤砣虽小但是可以衡量斤两,它是德化风俗的标准,如同蜡烛的火焰,看似很小但思虑深远,其蕴含的凝聚力足以集结仁义之师。品德大好的人可以利益天下,品德小好的人可以利益国家和家庭。

11,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借鉴前世的兴衰历史,以便考察当今的荣誉得失。

12,夫聪慧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聪明是一种才华,正直谦虚是一种品德;才华是德性的资粮,德性是才华的根本。

13,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

择取别人的长处,然后去学习,这样就会将自己的长处归为几用。

14,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无礼无忠,国何以立?

君主礼貌待臣子,臣子做事表达忠心。没有礼貌和仪式,没有忠诚和忠心,国家何以确立呢?

15,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狡猾的兔子死了,帮助捕猎的狗给吃掉了。飞鸟没了,锋利的弓箭要藏起来。国家战乱平定了,谋划的大臣也被处死了。

16,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

千钧之力才能够拉的开的强弓,是不会用来射杀小老鼠的。万石那样重的巨钟,用小草去敲打它,是不会发出声响的。

1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多听众人的意见会心理明白,只听一个人的意见则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狭隘和独断。

18,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不以正确的方法去爱,就会变成为一种伤害。

19,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防止寒冷莫过于厚厚的皮裘,停止诽谤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修正好自己。

20,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

礼仪的存在在于能够分辨贵贱,使得亲疏有序,裁定万物,处理日常事务。没有约定就不能够显扬,没有爵号的器物,就不会有相应的形象。

21,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

任用贤德之人治理天下,天下一定会太平;如果使用不贤德的人去治理天下,天下一定会大乱。

22,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君子会用自己的才能去做善事,小人会用自己的才能去做坏事。

23,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自己睡觉的床榻旁边,怎么能容许其他人来呼呼地睡大觉呢!这是赵匡胤宋太祖说的话。比喻自己的利益或势力范围不能容许他人来侵占、染指。

24,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男子汉大丈夫许诺了别人,就算是千两黄金也不会交换

资治通鉴经典300名句篇三

1.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资治通鉴•汉纪》

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人要避免闭塞无知。

2.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资治通鉴•陈纪》

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行(得不义之财), 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

3.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资治通鉴•晋纪》

离开自己职位,或继续留任,都能出于正理,这就是高尚的人了。

4.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资治通鉴•唐纪》

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让人不相信自己。

5.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资治通鉴•唐纪》

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6.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资治通鉴•汉纪》

千钧重的弩弓,不会为了射一只小鼠而开动;万石重的大钟,不会因为一根草茎碰撞而发出声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处,大事不会因小的动静而启动。

7.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资治通鉴•唐纪》

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也不会直飞目标。

8.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资治通鉴•宋纪》

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

9.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资治通鉴•唐纪》

让他升任,是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罢免他,是为了惩罚他的过错。这两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

10.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唐纪》

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11.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资治通鉴•周纪》

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

12.凡人之情,穷则思变。--《资治通鉴•唐纪》

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会设法改变现状。

13.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资治通鉴•汉纪》

标杆弯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头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洁洁的。

14.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资治通鉴•陈纪》

残留在地里的头季稻谷不早点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会使良田荒芜。

15.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资治通鉴•晋纪》

立功的人担心自己的信义不显著,而不必忧虑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高。

16.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资治通鉴•汉纪》

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难,怎么可以独自活下来呢?

17.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资治通鉴•唐纪》

听人说的不如亲身经历,亲耳听到不如亲眼见到。

18.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资治通鉴•魏纪》

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时,能使有才的人竭尽全力,而不让不学无术的人白白占着位子。

19.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资治通鉴•魏纪》

一辈子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这恐怕连圣人也难以做到。

20.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资治通鉴•唐纪》

发怒是人之常情,但不发怒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种人是最难让人猜测的。

21.面从后言,古人所诫。--《资治通鉴•魏纪》

古人最忌讳的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

22.明者,销祸于未萌。--《资治通鉴•汉纪》

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

23.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资治通鉴•周纪》

家道贫困的时候就希望有个能持家的好妻子,国家大乱的时候就希望有个治国有方的好宰相。

24.短于从善,故至于败。--《资治通鉴•汉纪》

不肯向善者学习,这便是失败的原因了。

25.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

才能是德行的资本,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26.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资治通鉴•晋纪》

送来的礼物很多,说的话又非常入耳,这是古人最警惕的事。

27.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资治通鉴•周纪》

不辨别事情的是非对错只是喜欢别人赞扬自己,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不思量道理在哪边而一味地奉承讨好,没有比这更让人讨厌的了。

2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

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话,就会愚昧不明。

29.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唐纪》

大丈夫答应别人一句话,即使许以千金也不会改变。

30.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资治通鉴·汉纪》

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就会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