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喔网 > 范文 > 正文

​韩愈的作品10首,值得收藏学习

2024-02-29 11:51 来源:最喔网 点击:

韩愈的作品10首,值得收藏学习

中国是诗歌王国,诗词多于星空中璀璨的星光。同时,诗歌体裁也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小体裁,就是寓言诗。典型的代表作品是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的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唐代诗人也写寓言诗,诗人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就是一个典型的寓言诗。大文豪韩愈喜欢写带有寓言意味的诗词,也不知道可否算寓言诗,比如他的《猗兰操》,以兰花寓意那些如孔子般的圣人。除此之外,他有好些个五言诗,也带有寓意的色彩。

1. 《竹径·无尘从不扫》

image.png

所谓“诗人”,就是能从平常中,发现特别的寓意。毛主席的《五古·吟天井》就是这样,井乃常见的物,毛主席却能发现其中的寓意,“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这首《竹径·无尘从不扫》,乃韩愈从寻常中发现寓意:

无尘从不扫,有鸟莫令弹。

若要添风月,应除数百竿。

若要添风月,应除数百竿

竹是“岁寒三友”之一,历来为文人们所爱。但竹林如果没有清风,如果没有朗月,那它的韵味就会差了很多。

“无尘从不扫,有鸟莫令弹”,这座竹林,竹子长得十分茂密,导致一颗尘埃都不能进来,也就使得我不用打扫尘埃了;竹枝上有鸟儿在上面歇息,我让孩子们不要用弹弓打它们。为什么呢?竹林有了鸟儿,才显得活泼可爱。

“若要添风月,应除数百竿”,但光有鸟儿还不够,一个竹林要充满情趣,还要有清风,更要有朗月,但这个竹林太茂密了,它既挡住了清风,更挡住了朗月。所以,我们要清除掉数百竿竹子,让它要稀疏一些,可以让清风进来,也可以让朗月招进来。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竹至密则无月,寓意则是,“人至察则无徒”。

2. 《月池·寒池月下明》

这首《月池·寒池月下明》,也是韩愈一贯的诗风,就是从司空见惯中发现美,发现寓意。这回他发现的是月下小池,晚上诗人都喜欢用寻常所见来表达一种寓意,比如,同时代的柳宗元看到小池潭,就一笔挥就《小池潭记》,喻示了他那颗孤独苍凉的心。而韩愈则没有柳宗元那么悲苦,他笔下的小池是这样的: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

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

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清明的池水在月下呈现出波光粼粼,而新月呢,则在池边弯曲而明亮。两者都是素洁高雅的象征,诗人都非常喜欢。

“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如果它们不相互妒忌彼此的美好,倒可以像多组蜡烛一样,相互照耀,相互映衬。

新月是美好的,波光也是美好的,它们应该相互帮忙,一起发光,就像“廉颇蔺相如”一样。个人以为,这首诗的寓意应该是有所指的,韩愈和刘禹锡柳宗元是好朋友,而且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搞起了“古文运动”,但刘禹锡柳宗元属于“王叔文”的政治圈子,和韩愈在政治上不一致。因此,这首诗中的“波光”、“新月”应该是指这两个政治圈子吧!

3. 《渚亭·自有人知处》

这回韩愈把目光放到了小岛上的亭子,岛上的亭子固然是风光宜人,但也是司空见惯之物,这次,他又有什么寓意呢?我们来看这首《渚亭·自有人知处》:

自有人知处,那无步往踪。

莫教安四壁,面面看芙蓉。

莫教安四壁,面面看芙蓉

“自有人知处,那无步往踪”,这座小岛上的亭子,自然有人知道这个地方,哪能没有人步往的踪迹呢?

“莫教安四壁,面面看芙蓉”,不能因为不想让众人来,就让人安装了四面墙壁;因为四面都可以看美丽湖中荷花,这座亭子是在池中央观荷最好的地方;如果安装了墙壁,就不好从四面观赏荷花了。

这首诗告诉我们,我们解决问题,往往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这座岛上的小亭,主要的功能是观赏荷花,有人打扰是次要问题,我们不能解决了有人打扰这个次要问题,而导致观赏荷花这个主要问题无法解决。

4. 《流水·汩汩几时休》

在韩愈笔下,潺潺的流水,也充满了寓意。这首《流水·汩汩几时休》,也是从日常所见中,通过诗人的慧眼,发现其中的道理:

汩汩几时休,从春复到秋。

只言池未满,池满强交流。

只言池未满,池满强交流

“汩汩几时休,从春复到秋”,汩汩流淌的泉水,不知你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奔流,为何总是这样从春又到秋。

“只言池未满,池满强交流”,你可能只说,因为水池还没有满足,所以,它不会停止流淌;可是你可知道,水池满了以后,就会溢出来争抢着强行纵横交流。

人也一样,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当他一直谦虚好学,那么他的才华,就会像流水一样,汩汩不绝;如果他一旦骄傲自满,就会像水池水满了一样,混乱不堪,最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5. 《知音者诚希》

这首《知音者诚希》,让我们读出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呐喊,既充满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又有空灵的意境: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知音”,相传古代伯牙善鼓琴,其友钟子期善听琴,能从琴音中知其心志,所以,称朋友为知音。世上能了解我的人实在太少了,因此我想起了你,我真的不忍心与你分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我还记得,离别前的夜晚,我们一起携着手走着,夜深了,我们仍踏在满地皎潆的月光中喝酒谈心。

一句,“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比之“高山流水”,则充满了空灵的感觉,两个知心的朋友,在月光下,举杯痛饮,侃侃而谈,是何等的奇妙,是很等的痛快,他们之间的友谊,就像明月一样高洁。

6. 《北湖·闻说游湖棹》

除了酒鬼,但凡喝醉的人,大约是心累。心累了,心困了,必须要有醒心的地方,这首《北湖·闻说游湖棹》,就描述了这样一个醒心的地方:

闻说游湖棹,寻常到此回。

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闻说游湖棹,寻常到此回”,“棹”,一般指船桨,这里借指船。听说游湖的船只,平常到了这里,一般都会往回走。

“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但这里是一个隔绝人烟的地方,可以忘记世间的那些功名利禄,蝇营狗苟,真是一个醒心的好地方;如果我哪天醉了,一定到这里来醒心,可以忘记一切烦恼。

百年以后,中华大地又出现了一个大文豪欧阳修,欧阳修在滁州除了有“醉翁亭”,还特意因为这首《北湖·闻说游湖棹》,而修建了“醒心亭”,其弟子在曾巩在《醒心亭记》中写到,“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这就是“醒心”的奥妙所在。

7. 《花源·源上花初发》

这首《花源·源上花初发》,也是一首充满了寓意的小诗,它寓意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美好事物,当有很多事物都很美好时,我们是应该一口吃一个大胖子,还是一个一个来,慢慢的、仔细地品尝:

源上花初发,公应日日来。

丁宁红与紫,慎莫一时开。

丁宁红与紫,慎莫一时开

“源上花初发,公应日日来”,水源头上地鲜花刚开始开放了,您应该每天都来看一看,因为每天都会有不一样地收获啊!

“丁宁红与紫,慎莫一时开”,“丁宁”,通“叮咛”,嘱咐的意思。我要嘱咐一下这些鲜花,包括鲜红的花儿和紫色的花儿,你们请慎重一些,不要一起开放。因为如果一起开放了,就会一起凋谢了,这样,我们就不能天天看到不同的鲜花了。

中国人讲究勤俭持家,享受讲究“细水长流”,这就是这首小诗的寓意。“丁宁红与紫,慎莫一时开”,对待赏花是这样,对待其他美好的事物也应该是这样。

8. 《把酒·扰扰驰名者》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所谓有“高潮”,就有“低潮”,那么,在人生“低潮”的时候,人们该如何面对呢?这是人生的一大问题。这首《把酒·扰扰驰名者》,就告诉我们,名人是如何面对他们的低谷的:

扰扰驰名者,谁能一日闲。

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

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

“扰扰驰名者,谁能一日闲”。“扰扰”,即“扰扰攘攘”,指的是纷乱不堪。那些生活忙碌,纷乱不堪的名人,他们谁又能有一日的清闲呢?

“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我现在是一个闲人,甚至连一个伴侣都没有,但我悠然自得,举杯对着南山痛饮。

一句,“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诗人的悠然自得,跟大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样的,都是面对南山,一个是陶醉在美酒下,一个是陶醉的菊花下,相同的都是清闲之身。

9. 《北楼·郡楼乘晓上》

文人自古以来喜欢春天,不喜欢秋天,到这个传统到了中唐刘禹锡韩愈时代得以扭转。刘禹锡在《秋词》中写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身为刘禹锡的好友,韩愈也喜欢秋日,他在《北楼·郡楼乘晓上》中写道:

郡楼乘晓上,尽日不能回。

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

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

“郡楼乘晓上,尽日不能回”,我喜欢秋日的北楼,那天,我在天刚刚破晓的时候,就登上北楼,结果一日过去也不能回去。

“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到了晚上,夜色和秋色一起来到北楼上,秋风绵长,将明月送到我眼前。

一句,“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秋天的精华在于明月,秋风让人神清气爽,而明月则让人心怀高洁。

10. 《赠同游·唤起窗全曙》

这首《赠同游·唤起窗全曙》,其寓意更加有意思,题目中的“同游”,就是这首诗的本体,而喻体则是诗中的鸟儿:

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

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

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

“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 有一种鸟儿,它叫唤的时候,窗户已经大亮了;虽然它叫得晚,但催归却很早,太阳还没有西下的时候,它就开始叫唤催归了。

“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这种鸟儿,这么美的鲜花,它显然无心欣赏,只是不停的叫唤,让人心情烦躁,无心赏花。

毫无疑问,这种鸟儿,实际上是指那位同游者,他早上起不来,游玩的时候,却早早就催人回去;而大家在赏花的时候,他却唧唧歪歪,让人无法专心赏花。这种同游者,真的是让人十分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