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喔网 > 范文 > 正文

​写诗的学生作文

2023-10-25 09:24 来源:最喔网 点击:

写诗的学生作文

导语:诗歌——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诗人们用他们的语言表现生活中的美、思想的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写诗的学生作文,欢迎借鉴!

写诗(一)

学校组织了一个小活动:写诗。只要看见事物,有感而发,就可以写下关于那件事物的诗。这个活动还有要求:写得诗越多,越好,就可以光荣地戴上“小诗人”称号。

这下子,我就来了兴趣,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在诗集本上添上一首诗。记得有一天,我在照

image.png

相机上看到了我在老家时照片。那金灿灿的稻谷,光秃秃的山峰,高大挺立的杨柳,还有树丛中翩飞的蜻蜓蝴蝶,思潮便在我心中荡漾。那可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幕!当时,窗外下着大雨,狂风正在怒吼,可这并没有影响我的心情。我取出本子和笔,深深地望着那个场景,便以《乡中》为题,提笔写下了四行诗。在写诗时,我运用了《绝句》的诗体,在结构方面加以改变。就这样,我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田园风景诗。其中,“蜜蜂蜻蜓蛱蝶飞”这句诗我认为最有诗意,那种场景把人的心带去异地。这诗情画意般的场面顿时扫去了外面环境对我的影响,一切都陶醉在诗的意境中。写完了诗,我又捧起本子仔细地回味着刚才写的那首诗,不禁啧啧称赞,完全抵制了外界的干扰。

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他的心灵变得十分高尚。自从我写了这首对仗工整,字迹清晰的诗后,我又增加了对写诗的练习。我认为,多鉴赏诗,多创作诗,对人一生的影响和帮助是很大的。

写诗(二)

我喜欢古诗。小时侯,经常浸泡在古诗的韵律里。每天晚上,听着录音机里播放的古诗,伴随着窗外蝉鸣声,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伴随着古诗,我诗意的生命开垦出丰美的田园。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问爸爸“绿丝绦”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绿丝绦”是柳条垂下来像一条条丝带,就像妹妹头上扎的绿色蝴碟结,这就是“绿丝绦”了,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背了下来,读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春天阳光普照,江山秀丽,春风拂面,春风送来了花草香气,春回大地,泥土松软,燕子来飞飞去衔泥做巢,鸳鸯在暖和的沙地上睡着了,这一定是一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图啊!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这首诗仿若把我们带到了黄师塔前,望着滔滔江水向东流去,心中的烦忧也随之而去,春风吹来,顿觉又懒又困,我明白了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

宋朝诗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南宋诗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样是写春风,诗人一个喜,一个忧,两相对照,反映出两位诗人当时不同的际遇,不同的社会环境,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领悟了不同的写作手法。

古诗不仅给我的生命田园抹上了绿色,而且让我的心灵腾飞,融入那千年唐风宋词中,遥望天外云卷云舒,聆听海天相接处渔歌唱晚,更让我这个北方少年感受到了塞外大漠孤烟壮阔。

写诗(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于向命运挑战,不屈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誉为“诗仙”。生性浪漫旷达,豪放不羁。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政治抱负,虽被贬谪,但他的报国之志并没有消退,他希望有“长风破浪”之日,“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更表明了他旷达豪放,积极的人生态度。虽屡受挫折,却难抵内心的悲愤,他仍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激励自己。

含蓄的语言,昂扬的斗志。好一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人读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达到激励人心的效果,鞭策了很多失意之人的奋进。

写诗(四)

诗歌打小就很喜欢。学堂里学过的诗歌至今仍能琅琅上口,背诵如流。诗歌的节奏韵律能引起人心中的某些共鸣,或许就是喜欢的原因之一。在记忆的海洋里,李白、杜甫、李清照的诗句时时在脑海翻腾。孩子刚能牙牙学语时,我就把唐诗做为基础语言一段段塞进她们幼小的心灵,也许这就是一个文化的传承。

佩服那些个大诗人之余,总也想试着模仿他们的风格来上一两段。没有文化功底与底蕴,也难造就诗歌,只能是自我陶醉罢了。古诗词不但非常讲究韵律,且文字精练,意境悠长。或许历代文人已经把诗词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顶峰,后人要越过它将是很难了。

受西方诗歌的影响,现代自由体诗已经成为最主要方向。记得文革后期,在朋友处寻觅到一本俄国诗人普希金爱情诗集,对于爱情尚处在朦胧中的我,自然如获至宝一般。逍遥之时,品味着一种安逸与宁静,读着不过瘾,就动手把整本诗集工工整整抄写在自己的日记本内。爱情的灵感能打动情感的闸门,也许爱情就是在品味中得到某些启示。

读谁的诗会受谁的影响,这点我深信无疑。普希金的爱情哀怨在我心灵里停留了很长时间,简直不知所措了。诗在于人的内涵和情感,虽然隐喻的诗意、诗趣、诗境有些抽象,但文字的韵律与含蓄却是美的享受。我不愿意去发表,总感觉无法与真正的诗作相比,在那些大诗人面前倍感自卑。偶尔拿出来,也能获得几下掌声。

毕竟诗歌陪我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上世纪七六年,从农村回城后又到了一个崭新的单位。没想到在一次赛诗会上,我的一首长诗《难忘的十月》竟打动了所有的人,获得了一等奖。那时候起,这样的活动场合就经常能见到我的身影。如今想来,那时候的诗歌革命色彩十分浓厚,譬如:文章的开头总会有这样的诗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等。诗歌的时代特征非常鲜明,在我至今还保存着的诗歌里都有这样的一些痕迹。写诗也已三十多年了,但我始终无法驾御诗歌的灵魂,也找不到能打动人的旋律。如果用现在诗歌标准来衡量,那时的诗歌更象是散文的组合。现代诗歌对我的影响除俄国诗人普希金外,还有就是中国的诗人贺敬之了。文革结束后,书籍开始大批开放。我有幸买到了一本贺敬之的《放歌集》,没事就拿起诗集朗诵着,如今仍能记得他美妙的诗句。“一盏盏灯火扑来,如流萤飞走;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贺敬之的诗歌不造作而又朴实,不隐晦而又奔放。他的诗歌节奏感非常强烈,诗如白话,却又不失韵味。他让我明白了诗也能这样去写的。象是开启了诗歌是平凡而普通的文字形式,关键在于情感流动与节奏感。

如今又在争论诗歌没落与兴起,我无法去品味所有的文章含义。诗歌应该如何去写?我读过席慕容的小诗,精致而含蓄,意境幽深,但也不乏晦涩。这与贺敬之的作品完全是不同风格的,也许玉本为石也,而美石何尝不为玉呢?诗歌是被人去欣赏,而人的感悟却又不为等同,这可能就是争论的焦点所在。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怪那些情感飞扬?“我可以锁住笔,为什么却锁不住爱和忧伤。”我想席慕容难以做到的事情,我们也难以强制别人做到。创作的每一次闪现,也许永远不会重复。

诗歌不应该只追求贵族化倾向,也不能只是文人把玩的文字游戏。诗歌的起源来自于百姓的民歌民谣,本身就蕴涵质朴和乡土。譬如大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所以能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就在于诗的通俗性和直白。没有文字的豪华,也简单易懂,比起李白的其它诗来说更得民心。简单往往也是一种美!

也许我也与其他人一样在找寻诗的魂魄,不知是否找寻到开启灵魂的钥匙?而文字之路又是那么悠远意长,或许永远只是探索,而不得要领。依然我还在写着那不象诗的诗歌,释放着自己的情感。记得一句人人皆知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或许一切争论都是无聊的,诗歌不会在争论里得到提升,因为诗人都在走着自己的路。静静地去听着,静静地……也许能听到人的灵魂里那种美妙旋律。

“那是一堆泥土,没有灵魂。也许,罗丹只是一次思想的揉捏,才会诞生凝固的沉思!”我想把我的诗作为对诗歌的深思。

由于写过点“破诗”,所以才有了这点写诗的文字。